興趣也慢慢轉移到了閱讀上。但是,薛明對待圖書依舊很殘忍。一本剛買的新書,沒過幾天就會變得破舊不堪。
媽媽為此十分苦惱,她多希望薛明能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是,不管怎麼叮囑薛明,都不見效。家裡的大小物品,在薛明的手裡依然被摔得“啪啪”直響。
為了幫助像小薛明這樣的孩子改掉壞習慣,我們給出以下幾點建議,供爸爸媽媽參考。
■ 利用日常家務事,來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勞動
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要從小養成。所以,孩子應該從小就得到基本的勞動鍛鍊,這樣,他們才會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可以分配給孩子們力所能及的家務來做,比如收拾自己的小房間,就是最好的鍛鍊方式。
■ 和爺爺奶奶一起憶苦思甜
爺爺奶奶可以為孩子講述以前的老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領悟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好好珍惜,才是正確的態度。並且,講故事的形式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消除孩子的牴觸心理,教育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 與貧困山區的孩子進行比較
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群小朋友生活在貧窮的山區。我們可以讓孩子透過電視媒體,去了解貧困山區孩子們的生活狀況。
然後,讓孩子自己和電視裡的小朋友作對比,有所感悟之後,孩子會倍加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條件,對身邊的物品產生愛惜之心。
■ 愛惜,從自己的玩具開始
當我們又為孩子添置新玩具時,要及時地告訴孩子:好好愛惜玩具,不能隨心所欲“摔打”。教會孩子怎樣保管玩具,並時刻監督孩子的行為。
■ 我們就是孩子的學習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孩子學習模仿的榜樣。我們自己要做到節約水電、糧食,愛護公共財物等等。只有自己做到了,我們才能要求孩子去達到目標。
■ 不要無限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
孩子要什麼,我們就買什麼,這樣輕易去滿足孩子的需求會讓他們覺得失去了也沒關係,因此就不珍惜勞動成果。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我們可以進行適當教育之後再滿足他,這樣,孩子在揮霍物品時,多少會有些顧慮。
一個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的孩子,才是一個真正心疼父母、通曉事理的孩子。我們在用物質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讓溺愛嬌慣了我們的孩子。珍惜勞動成果這一好習慣,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做起,從珍惜一粒米做起。
。。
做個“愛心小天使”(1)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忽視了對生命的敬畏、對愛心的培育。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時,對“愛”這個話題說得不夠,甚至很少提及,以至於讓他們缺少了對愛的理解,對社會及他人少了一種付出的品質。
教育要建立在愛的情感之上,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才會對他們產生影響。我們要抓住教育的時機用正確的觀點與做法教育孩子。孩子面對的並不是一個“世外桃源”,而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世界,這個世界裡可能充斥著暴力、毒品、殘忍或是不公正。
這些都有可能對我們的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導致他們缺乏愛心,從而變得冷酷無情。而這些負面的影響最終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麻木不仁,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就更談不上擁有愛心了。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愛心寶寶”,所以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愛心培養。下面就是一則真實的新聞報道,希望能引起家長們的警醒。
2004年,北京某知名大學一名四年級的男生半夜從宿舍樓的12層跳下,了結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個同學眼中的優秀者,今年還獲得了學校的二等獎學金,可他為何會走上不歸之路呢?
據同學猜測,他自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快畢業了,找工作的壓力大;也可能是因為父母反對他交了個外地的女友……不管原因如何,選擇這樣一種方式告別人世都是不應該的。他在冷漠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也殘忍地結束了自己的人生,他並沒有做到好好愛自己。
據相關人員在一所中學裡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一定的年齡段,竟有80%至90%的孩子曾有過出走或自殺的念頭。此項調查結果足以令家長們不寒而慄。我們都要在心中敲響一記警鐘: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
在我們看來,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後的孩子們,多是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