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樣的說法,加上初生嬰兒的視敏度(visual acuity)(對物體細部辨別的能力)較弱,適時適量地開發小寶寶的聽覺能力,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聽覺的啟發來源包括了聽音樂、鼓掌、口技、敲打、雨聲、小鳥鳴叫、汽車引擎聲、拍球聲、吹口哨等,小寶寶要學習聆聽、分辨、反應,其實最主要還是透過身旁相處的照顧者。 在我們家裡,皮皮有一臺小型的CD收音機,他習慣去拍打、去按按鈕。當音樂出來時,尤其是節奏清楚的兒歌或舞曲,他很自然地跟著手舞足蹈,大人在旁也是一起哼唱,一起舞動。
有時聽到歌曲裡有貓狗或小鳥的叫聲,他也常眼睛為之一亮,指著收音機,跟著發出喵喵或咯(指狗)之類雖含糊卻有趣的語音。
孩子的聽覺啟發(2)
從聲音建立正面身心
一般而言,照顧者所表達出的語詞或聲調,是豐富還是單調,是輕鬆還是疲倦,是鎮定還是緊張,多少都會影響到寶寶對這個陌生世界的感受。
相信我們都希望小寶寶對周遭充滿安全感,對世界充滿好奇感,對自己也開始一點一滴地探索和接受。
這時,身為大人、身為照顧者的你,該如何開放心靈,並透過“語詞”和“聲調”建立起寶寶的靈敏聽覺和自信心呢?
和嬰兒溝通時的聲音最好維持在α波的頻率裡。α波聲調是一種溫和、愉悅、不疾不徐的聲音,不會因為高亢緊張而讓孩子受驚害怕,也不會因為低緩無力而讓孩子提不起勁。α波聲調來自於照顧者,若能身體健康,生活步調不要太緊湊,也懂得情緒調適,腦波自然可以維持在α波狀態(一秒/10—12周次),聲調自然也能得到最好的呼應,當順勢開口時,受益最大的當然就是身旁的寶�寶了。�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皮皮成長到七八個月前還能安穩地躺在懷裡*牛奶,當時我很習慣望著他的眼睛,用笑嘻嘻的表情對他說:“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寶寶,你現在正充滿喜悅和感謝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