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十次為一療程。此法適用於慢性洩瀉。
【敷臍法】
1。取艾絨少許加少量十滴水,兩藥攪拌均勻,繼之加溫一至二分鐘,以
()好看的txt電子書
不燙手為度,放置於肚臍中(神闕|穴),然後用膠布固定,二十四小時後取
下,一般每日一次。此法適用於急性腹瀉,效果較好。
2。敷臍法:用胡椒末和飯作餅,敷貼臍上,甚佳,主治寒洩。
3。傷溼止痛膏貼臍法:用傷溼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一貼,貼於臍部,
十二至二十四小時更換一次。用於腹瀉。
4。丁桂散灸臍法:丁香、肉桂、甘松、山奈各等分。將上藥研細末,加
麵粉,溫水調成藥餅,用針灸針刺數孔。將藥餅子按臍上。再將雞蛋大小之
艾炷置藥餅上,灸三至五壯,若面板的痛,稍移動藥餅。
療效舉例:白××,男,四十六歲,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日初診。腹瀉
數月。曾用中西藥物無效,症見:面色萎黃少華,四肢畏冷乏力,脘痞納少,
喜溫喜按,大便日行三至六次。舌質淡紅,舌苔厚白,脈細軟。按上法治療,
灸五壯後,患者感一股熱流於腹中周流,頓感舒適。次日便次減少,但仍脘
痞,原法加灸中脘|穴,五次而愈。
出處:《四川中醫》一九八七·九·封三。
5。藥艾絨隔鹽灸臍法:陳艾葉五百克,川烏三十克,草烏三十克,冰片
五克,雄黃三十克,薄荷十克,麝香一克,甘草十克,細辛十克,於姜三十
克,牙皂十克。將上藥共研為細絨,捏成蠶豆大小的艾柱。用食鹽將臍填平,
鋪成一個直徑約六厘米的圓形薄餅,約一分硬幣厚,上置藥艾住灸之,邊燒
邊吹,待其燒盡,再換一壯,連灸數壯至十餘壯,用於暴瀉。
療效舉例:熊××,男,三十一歲,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勞動時
稍覺小腹發脹,當晚下半夜,先覺噁心欲嘔,繼則腹痛洩瀉,初瀉稀便,進
而瀉水樣便,勢如洪水決堤,不可收拾,病人眼眶凹陷,唇烏口張,肢冷脈
伏,送醫院補液,二小時許,腹瀉如故,瀉下之物如洗肉水。在繼續補液的
同時,迅速採用上法,灸至五壯後腹瀉漸停,第十壯時四肢微溫,第十五壯
後,病人眼微睜,可發微弱喉音。在灸神闕|穴的同時,以艾條(以上藥艾絨
搓成拇指大小藥艾條)懸灸百會,雙側湧泉三十分鐘後,病人方完全清醒。
後以扶脾丸(東垣方)收全功。
出處:《四川中醫》一九八五·十·四十一。
備註:百會|穴在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湧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後
三分之二交界之凹陷處。
()
6。針臍中四邊|穴法:臍中四邊|穴即臍上下左右各開一寸處,共四|穴,患
者平臥,選用二十八號或三十號針,以四|穴上下左右為序進針,成|人一般針
三至五分深,小兒針二至三分深,不留針。急性洩瀉每日針一次,慢性洩瀉
隔日一次。
療效舉例:張××,女,六十二歲,患五更洩瀉四年,近一年來形體消
瘦,食慾減少,腰背痠痛,腸鳴腹脹。服藥甚多,尚未治癒。經針刺臍中四
邊|穴五分深,捻轉半分鐘,洩瀉停止六日,繼針八次而愈。
出處:《江蘇中醫》九六一·九·二十九。
7。吳茱萸三至五克,食醋五毫升。將吳茱萸研細末,加食醋調成糊狀,
加溫至四長攝氏度左右,攤於二層方紗布上(約零點五厘米厚)。將紗布四
周折起,敷於神闕|穴,膠布固定,十二小時更換一次,用於脾胃功能失調的
洩瀉(消化不良)。
出處:《江西中醫藥》一九八八·五·三十三。
8。白胡椒、吳茱萸各六克,大蒜少許。用米飯搗成餅。貼於臍上,用於
寒瀉。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9。芥子末、麵粉各等分。用溼水調成糊狀。敷於臍部,膠布固定。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一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