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果就不同。

對此,我們不難理解不同證人的證詞為什麼會有不同,並且會夾雜著不正確和不客觀的 成分,其原因就是因為觀察時不同的態度及不同的角度造成的。我們只有在樹立正確的觀察 觀念時才會觀察到客觀的現象。

不同的證人在案發的一瞬間,並沒有仔細觀察的意識,而到出庭作證時又已遺忘不少, 於是便憑著自己的推理與想像,想當然地使證詞完滿合理。可見,這裡面便摻雜了人為主觀 的因素。

另外,對情節進行描述可以增強我們的觀察力。

假如我們能夠經常把自己所遇到的情節描述下來,那麼我們就會在描述過程中鍛鍊自己 的觀察力,這些描述包括口頭描述和書面描述。

鍛鍊描述情節的能力有多種形式,譬如看完一場電影后,把自己看到的情節試著記錄下 來,用自己的語言將其中的場面描繪一番。遊覽完一處古蹟,把一路美麗的風景記在心中, 試著向人講述。這樣你就可以測試自己是否能把最主要的部分準確地記錄下來,從而在一定 程度上鍛鍊自己的觀察力,這種訓練可以稱之為“描述性”訓練。為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要求我們在平時處處留心,比如每天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當你見到一個很特別的人之後, 不妨在心裡描繪那人的特點。

再者,我們去遊覽一處古蹟,不僅要留意遊客多少,還要留意湖光山色、建築佈局、造 型特色以及人工與自然的搭配。經過一段 時間的訓練,觀察能力會變得細緻而全面。

透過描述性訓練,我們能夠提高對事物外觀特徵描述的能力,繼而就可以深入探尋其原 因、結果和歷史等。

這種訓練需要抽象思維的參與,難度比描述性訓練高,可以稱之為“闡釋性”觀察訓練 。

例如我們在細心觀察名勝古蹟和自然風景的基礎上,可以透過探訪或閱讀,留心有關古 跡的詩詞歌賦,進一步瞭解此古蹟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從而使自己對 古蹟不再限於遊山玩水的層次,而是在觀察中得到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認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超級記憶力訓練法 第一部分(29)

經過這些訓練,你可以逐漸養成一個對任何事物都進行深層觀察的習慣。這樣一來,就 可以發現許多埋藏在生活中的機遇。

觀察也要講求章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不要胡亂地東瞧瞧西看看。

首先談談和客人第一次見面時的觀察,以下是比較合理的觀察順序:

1�細心聽清楚別人的姓名。

2�觀察其面部特徵。例如是鷹勾鼻,還是扁塌鼻;是厚嘴唇,還是薄嘴唇;抑或是雙 眼皮,還是單眼皮等等。

3�他的名字是否能與其他事物聯絡起來記憶。

若能按照以上順序多觀察幾次,你一定會發現他的名字與相貌好記多了。當然,觀察別 人時要有禮貌,不要讓別人感到不自然,要不動聲色悄悄地進行。

剛開始時也許你感到難以適應這種做法,然而時間久了你就會習慣成自然。作家描述景 物之所以形象生動,是因為他們觀察景物深入細緻的緣故,而不是走馬觀花。他們的觀察順 序由遠及近,從大到小,由淺入深,從動到靜。

學習數學、歷史和外語等都一樣,也強調在記憶前有個觀察順序的問題。例如平均加速 運動距離公式“S=Vt+at2”,我們要怎樣觀察呢?對於此公式:

1.先了解字母代號“S”“V”“a”“t”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2.觀察公式的構成。

3.觀察公式的特點,如第一項t是一次方,第二項的t是二次方;第一項係數為“1”, 第二項係數為“1/2”;“V”“a”是不變數。

4. 各項代表什麼意義,它們和平均加速運動又有什麼關係。

再舉一個學習外語單詞的例子:

1. 要樹立一種觀念,把生詞記熟。

2. 各個字母,瞭解其意義。

3. 懂得拼寫與發音的特點,有沒有不規則的發音,例如“Light”中的“gh”是不發 音的,便是一個特點。

4. 明白單詞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在整句中所產生的作用,因為這牽涉到主、代、賓、動 、名、形等的用法問題。

5. 單詞是否為合成詞,或是由另一個詞加上前字尾而成,如“runway”是由“run” 和“way”合成的,而“return”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