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同,美國也和現在大不一樣。當時,在美國的各個城鎮,女人們去繁華的商業區都要戴上帽子和手套。男人們身著灰色的法蘭絨外套,吃著提供各種酒類的商務午餐。在維加斯,鼠幫樂隊鼎盛一時,而在紐約市的豪華酒店中,埃拉?菲茨傑拉德、萊娜?霍恩和託尼?本尼特在高雅華貴的晚餐俱樂部中演唱。由“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掀起的搖滾樂革命日漸興盛,不過百老匯演出的原聲唱片仍然榜上有名——《卡米洛特》和《再見了小鳥》的唱片依舊在廣播中播放。美國常青歌曲集的年代正在它的黃金時期最後一次綻放。
同樣,表面上沉默靜寂的艾森豪威爾時代行將結束。父親們外出工作,母親們呆在家裡,每個家庭平均擁有個孩子和1條狗。至於少數民族,雖然他們在民權時代初期躁動不安,不過他們大體上還“明白自己的地位”。同性戀者不會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人們悄悄地議論有關癌症的情況,離婚還是件讓人震驚的事兒。平靜的湖面下或許有湍急的水流將湖水攪渾,但是在湖面上,一切都還保持平靜。
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白人統治著美國社會,但是那些生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歐洲移民的第二代,正在不斷要求獲得實現神話般的美國夢的權力。這些新出現的醫生和律師隨著地位的提高,經濟實力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