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真正缺少什麼(1 / 2)

外表光鮮,實則破敗不堪的操場;粉刷了兩側,正面主體建築牆皮都開始脫落的教學樓;既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的活動板房學生宿舍···這裡的一切看上去都讓人感到驚訝和憤怒。

很難相信,2017年的中華大地上竟然還有這樣的學校,這樣的宿舍;可是它就這麼矗立在這裡,真實的存在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把學校校舍建成最安全的建築”,“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工作”···一句句響亮的口號去年蘇曉晴還在陝西衛視上看到和聽到過。

蘇曉晴很茫然,uu醬她們也十分的迷茫。感覺這裡什麼都缺,什麼都不夠。這所學校就是最大的罪孽,說心裡話真想給它用推土機推平了重蓋。

前面說過,蓋一所400人不到的小學校,20萬都用不完,這些錢別說uu醬了,在座的4個女主播誰都拿得出來(不含若雪)。只是,這不光是有錢就行的事兒。這裡面牽扯的方方面面都太多,太大了。眾人都是主播,本身就已經很敏感了,委實是無法再參與到這些事情中來的。因此,儘可能的幫孩子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想辦法多弄點物資就成了眼下最實際、也最穩妥的辦法了。

大家眼巴巴的看著錢老師,他終於說到:“還真有一樣東西是最缺的。”滿心的希翼就像一團烈火,而錢老師的話就像一通冷水,一下子澆的蘇曉晴她們透心涼。

錢老師一臉苦大仇深:“還能缺什麼,缺水啊!學校裡還沒自來水呢。孩子們半個月才能洗上一次澡。當初也不知道哪個腦袋不對頭的傢伙想出來的把學校給修在制高點上。視野是開闊了,可是取水就成了老大難。

北鎮地形複雜,自來水本來就只普及到地勢相對平緩的前面一小半地方。餘下的地方都要依靠二次供水。可是學校的地勢實在太高了,想要給這裡供上自來水,就必須單獨鋪設供水管道和修建一所水泵房。這屬於市政建設的範疇,沒得辦法,還是年年打報告,年年沒得回應塞。這事兒我們也不怪上頭,山裡供水本來就困難,就像北河村現在也沒有自來水。

我們只希望能儘早的給學校供上水,這樣夏天能讓孩子們衝上涼,冬天也能多燒點熱水。”tqR1

北河村的情況光頭強是知道的。雖說村裡沒自來水,可是村裡有蓄水池;而且作為南水北調的水源地,北河村地下水資源豐富,家庭條件好點的人家還都自己打了手壓井,倒也不缺生活用水。

眾人在學校呆到太陽都偏西了才跟錢老師告辭。回去的路上女人們都一臉的鬱悶,這也難怪她們,一門心思的想做點好人好事,幫助人的同時也給自己吸點粉。可結果終於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物件了,卻被告之,困難全部來自政策層面;別的東西全都不缺,女人們不鬱悶就怪了。

何為政策層面?校舍的修建,校園整體工程的翻修,操場的修繕,各種教學器材的添置與購買···這些都屬於政策層面的問題。這個層面上的東西遠不是幾個女主播能參與的了的。

鎮政府沒有財政預算拖著是一碼事,民間資本想要捐助它馬上就會變成另一碼事。要知道校園的施工,對建築單位的資質審查,工程的施工時間,以及事後的驗收都有著一套規範和嚴格的流程。而直接捐錢給學校也是行不通的,這需要從縣一級就開始申報,審批,uu醬她們即沒這個時間,更加沒這個信心。

而非政策層面的東西,北鎮小學還真的不缺。雖然學校破破爛爛,可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孩子們從書本、文具到體育器材,老師們的教具倒也應有盡有。鎮上以及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為了孩子們上學,時常幫襯著,鎮上雖然窮,可也還是咬牙給小學撥了一批辦公裝置。起碼舊電腦、印表機都是有的,只是沒有網際網路。

回去當然就不會走回去了,鎮上就有專門在山路上跑的三輪車。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拿這玩意接送學生。一輛三輪車能坐4個人,他們總共7個人兩輛三輪車就拉完了。

路上,uu醬頗為文藝的說了句:“這才是真正的心靈的洗滌之旅,而不是跟缺心眼似的往什麼無人區跑。”蘇曉晴和櫻er噗呲一下笑出聲來,氣的uu醬瞪眼:“兩個沒有哲學修養的傢伙!”蘇曉晴不幹了:“政經和馬哲我一定考的比你分數高!”櫻er附和著表示贊同:“論死記硬揹她那個腦容量哪能跟你比啊。”氣的蘇曉晴和uu醬一起掐她。

晚上回去的時候,早上見過的那位村主任正倚在門上,耀武揚威的衝著覃大叔喊著啥。突然感到背後冒氣一股子涼氣,扭頭就看見老六和光頭強正從兩邊包抄過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