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難成,繼而“子息”單微,一代不如一代,最終“後嗣滅絕”。所以,貪淫之禍,說不可盡。

格言15.◎周思敏說:‘人生天地之間,立志做聖賢,成豪傑,這是仁人志士唯一追求的目標。然而,人要做一番事業,要明白,只有十分的精神,才能做得十分的事業。倘若不知道節制慾望,以保守“精神”,雖有天大的志向和心量,而終日神昏力倦,沒有不半途而廢的,當深思。

格言16.◎人在慾火焚燒時,若不能控制自己,常常導致“精髓”枯竭,其後果是,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被障礙,考慮問題時,會顧此失彼不全面,見識也變得短淺。一個有用之人,因貪淫好色,不幾年功夫而廢為無用,而且漸漸成“癆痵”之疾。因此,有志之士,才華橫溢的人,一定要知道,女色不可常近,縱然夫妻,亦復如是。人在獨處之時,一念“邪淫心”起,足以喪其一生的榮華富貴,而不止。故孫真人云:‘莫教引動虛陽發,精竭容枯百病侵’,即:淫慾之心莫妄起,精髓耗失百病生。特警示於此。

格言17.◎“色慾”是人生“少年第一關”。此“關”關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一生前途。若闖不過去,縱有“高才絕學”,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而不得其用!世間萬事,以“身體”為本,沒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志,任何事業都難以成就。

血肉之軀,由“精”、“氣”、“血”合成,有了“精、氣、血”的合成運作,才有身體的發育和成長。血為“陰”,氣為“陽”,陰陽凝結成為“精”,也就是,“氣”“血”和合成為“精”。“精”生成並儲存於人的“骨髓”中,上通髓海(穴位),下貫尾閻(穴位)。由此可知,“精”是保障人身健康和發育的“無上至寶”!年輕人,不可不知。所謂:‘放“天一”之水不竭’,就是,人若能知道儲存自己的“精”,使之在體內常存不失,那麼,換來的必然是“耳目聰明,肢體強健”。就像“水”能潤澤萬物,而萬物則“皆因得水而生長發育”。又如“油能養燈,油不幹,則燈不滅”。古代聖賢和中醫,對人身體的筋絡,生理構造和發育過程都很有研究,他們認為:“心、腎相交為既濟”。所謂“心”,心代表“火”。火的性質是“熾熱向上燒”。這種炎熱的火性,常常侵害並焚燒還沒有來得及合成為“精”的“血和氣”。“血、氣”在沒有化成“精”之前,就已經被“心火”破壞了,導致身體“精”力匱乏,體力不足,身體得不到正常的“滋養”而百病叢生。那麼,什麼是“心火”?心火是“熾熱”。什麼是“熾”?熾是“淫思”。由此可知,淫心一動,則熾火燃起,熾燒體內之“未定氣、血”。“氣、血”虧,則“精”不足。製造“精”的原料枯竭了,“精”怎麼產生?就是這個道理。人淫心一發,“心火”即動,繼而“肝火”相生相助,肝火助之,心火更旺,淫慾心更強,此時“腎水”遭到火攻,大洩於體外(男:射精或遺精;女:欲液外流)而耗竭於體內。而“腎水”或“精”,在男,就是體內的“精液”;在女,就是體內的“欲液”。因此,人的身體,從內部講,凡是有關“腎藏、肝藏、心藏”方面的病,從外部講,凡是有關“耳朵、眼睛、舌腔”方面的病,大都是因為“淫慾過度”,“精”力不足而直接或間接引發的疾病,因為,腎通耳,肝通目,心通舌,世人當有這個常識。所謂“心腎相交為既濟”,就是,心起“火”,必燒“腎水”,若腎水“充足”(即:清心寡慾,常保不失),火候“恰當”(即:淫慾心不可過重),那麼,腎水就不會被經常燒乾,這就是“既濟”的意思。只有“既濟”,人的身體才有健康的保障。所謂“既濟”,就是要知道“止色戒欲”,要給身體留下充足的“滋補和養料”。人,如果只知道“尋歡作樂”,不知道自己“腎水”或“精力”有限,不知道自己的“腎水”,外洩“容易”製造“難”,不知道給自己的身體當留下“必要”的能源或給養,而是愚痴頑固,不聽勸導,不顧一切地用身體的“健康”做老本,求“欲樂”,這就是,色慾過度的人被稱之為“亡命徒”的道理和原因。這就是,古大德常講的“樂極生悲”的道理所在。樂極,是“精水”耗盡,“極”就是“盡”,身體裡已經沒有東西提供給你,以用來取“樂”了,所以叫“樂極”。生悲,是“腎水枯竭”,身體的“給養”沒有了,繼而身體會召感各種奇病和怪病,甚至會虛脫壞死,“悲”不就“接踵而至”了嗎?所以佛說,樂是“壞苦”,你一邊在“樂”,身體則同時在變“壞”,這個道理,知道的人太少了。“欲樂”與“身體”爭“補給”;“欲樂”是身體健康的“大敵”,這個敵人很狡猾,讓你在“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