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中唐,還是晚唐?
“年號?自從我們和長安那邊斷絕,就不知道朝廷用的是什麼年號了。雖然有時候出去‘打獵’的騎兵從商人口裡輾轉聽到一些中原的訊息,可那些訊息很多都自相矛盾,也不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說的也是。
“那……那我們安西都護府和長安隔絕多久了呢?”
“和長安隔絕多久,我們不知道啊。”楊涿搖了搖頭,問郭汴:“你知道不?”
“我也不知道,也許我老爹記得。”
這些事情,果然問不得小孩子,還是有機會探探郭師道的口風吧。
“那麼,郭昕公去世多久了你總知道吧?對了,郭昕公是你爺爺吧?”
“爺爺?不是啊。”
“不是?那是你爺爺的爹爹?”
“嗯,我算一下……”郭汴屈指數了起來:“郭昕公是我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
張邁聽得呆了:“你說什麼?你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
“是啊。”旁邊楊涿插口說:“當時安西四鎮,除了駐紮在龜茲的郭昕公是四鎮節度使之外,還有三個鎮守使,疏勒鎮守使魯陽公,于闐鎮守使鄭據公,還有就是我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焉耆鎮守使楊日佑公了。”
這些孩子,對那段歷史倒記得挺熟,想必是大人們怕在戰亂中與他們失散這些孩子不知本源,所以從小就教他們記得。
可是,這兩個少年的話卻叫張邁心裡湧起了疑慮與不安,隱隱覺得有什麼事情出了大岔子!
“四鎮的最後一任節度使、鎮守使,是你們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的爹爹……那豈不是有四五代人了?”
“不是四五代,從郭昕公算起的話,到爹爹這裡是第六代。”
張邁的腦子嗡一聲差點炸了!
他原本還以為現在這個時代離開郭昕不遠,哪裡知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第六代……那是多少年啊!
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話,只怕大唐是否還存在,都是一個問題了!
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有人說,中國已經不是大唐時的中國。
大唐的精神真的已經完全丟失了嗎?
這是小弟寫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在想的問題。
^_^請大家記得投票。
……
第十七章 謊言
由於對歷史知道得不夠精確,而來到這個世界後所遇到的人與事情又都顯得如此陌生,張邁甚至曾懷疑過:這裡真的是自己那個世界的“過去”嗎?還是說自己是來到了一個異世界?
暫時將眼前的世界當做歷史吧。那麼,大唐之後是大宋,但記得歷史教科書裡的朝代歌訣有這麼一句:“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朝代至此亡。”也就是說,大唐和大宋之間還有個混亂五代,五代有多少年?不清楚啊。那現在應該是晚唐,還是五代,還是已經入宋了?
張邁又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郭昕是郭師道的第五代祖先,那麼這道聖旨豈不就是百年之前就發出來了的?
如果說是十年、二十年還好有個轉圜,但要是百年之前,長安方面還怎麼可能給郭昕下旨?如果說這道聖旨是百年之前下的,那麼自己這個使者,還怎麼假冒得下去?
“等等這麼明顯的漏洞,老郭他們怎麼會沒想到?他們是因為高興得糊塗了,還是因為看到聖旨之後變故頻起?還是看清楚是聖旨但沒敢細讀裡面的內容,所以竟沒想到這個問題?”
可是這個謬誤實在太明顯了,就算他們一時沒想明白,等聖旨一開讀,總有個頭腦明白的回念一想琢磨清楚的……
“張公子,郭令公有請。”
“令公”是北朝隋唐以降對中書令的尊稱,但到了唐代後期,武將多加中書令銜,故軍中令公之稱亦漸多。在民間傳說中最有名的,莫如郭子儀郭令公,以及楊家將故事裡面的楊令公,郭師道承繼了他先祖郭昕安西副大都護的品銜,因此也被西域唐民們尊稱為郭令公。其實如今西域唐軍只剩下八百多人,郭師道這個領袖頂多算個鄉長,但唐民們卻依舊擁戴他,甚至因此而更加親近,仍然叫他“令公”。
“好,我就來。”
張邁收起了聖旨、魚符,跟著來傳話的丁寒山走到星火砦的廣場前面,這時全砦軍民都已經聚集,只等張邁一到,郭師道就下令出谷。
出入星火砦的山路很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