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七八日,沿途部落望見郭字旗號紛紛前來討好,這幾年郭洛雖未大規模地對外用兵,卻常派小部隊深入到寧遠方圓二千里的山川河谷,以威以德,建立了大唐的盛名,往北受阻於雅爾、俱蘭城,取得成果不多,往南卻都是暢通無阻,有許多都是十分淳樸的原始部落,給點甜頭即歡喜無比,給頓棍棒便深畏臣服。
從馬鞍山口往南又走了二十餘日,進入小勃律地區,這裡即今克什米爾地區南部,屬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在大唐全盛時也屬吐蕃,如今吐蕃卻陷入混亂,當地諸族無主,才幾萬人的人口卻分成七八十個部落,最大的一個才兩千多人,也有老實放牧的,也有為害商道的,郭汴聽了一個天竺商人的話後,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出兵剿滅了當地一個數百人的賊巢,頑抗者一律殲滅,剩下二百餘人投降者擄為奴隸。
跟著繼續南行。行不數日後面有部落數千人趕來,郭潭慌忙擺開陣勢防範。
不久那個那些部落派了人來,卻原來是為了感謝他為民除害,郭汴接待了他們,說道:“從今往後你們好生過日子,若再遇到欺凌可來找我,我會為你們做主!”他年紀輕輕,在寧遠時說話行事常帶乳臭,但這時身為一軍之主,自尊自律,自然而然就有了一股威嚴。小勃律諸部大喜,都道:“大唐與吐蕃乃是舅甥,如今我們的贊普失去了威嚴,不能再保護我們,鬧得處處都是賊道,我們這些百姓都很難安生。如今大唐派了人來平定亂局,以後我們願意向大唐盡忠,向將軍效忠。”
這些部落在吐蕃也是至西邊陲,訊息極其閉塞,對中原發生的事情不甚了了,不過關於寧遠的富強卻曾聽說過了,又知寧遠離此不遠,這時但見唐軍軍律嚴謹、兵器犀利,便都生了敬畏之心,郭汴安撫了他們後又留他們住了一宿,何春山暗中對郭汴道:“郭將軍,都督臨別時不是準備了一些銅牌麼,你可取出幾枚,送給來朝拜者的首領。”
郭汴問道:“為什麼?”
何春山道:“他們既來朝拜,除了感謝之外也有靠攏之意。若得到了我們的一件信物,回去小勃律後就能借之號令諸部了。由親我大唐者來統治這片地區,對我們南闢天竺會更加有利。”
郭汴奇道:“一塊銅牌就能號令諸部?”
何春山笑道:“在這些窮鄉僻壤,有時候就是如此。不過也得酋長本身就有實力,若再借助我們的威勢,他就可以收服一些更小的部落,打敗往日與他相抗衡者,漸漸成為諸部諸長。”
郭汴聽從了何春山的建議,第二日召集來訪諸部的首腦,從中挑選出七個最大的部族酋長,賜予銅牌,又讓七個酋長推出最能服眾的一人作為總首領,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健壯漢子,名叫剋日土,郭汴又在他的銅牌之上掛了一塊玉墜,那銅牌背後刻著一頭獅子,正面卻有魚鱗,郭汴讓隨軍巧匠將剋日土以及其他六個族長的名字刻在上面。剋日土喜出望外,帶領六個酋長叩謝示忠。
唐軍要走時,剋日土又說:“我有四個兒子,如今兩個帶在身邊,他們仰慕大唐的威儀,聽說將軍要南下,他們願意跟隨將軍,出一點力量。我的這兩個兒子去過南邊,知道那裡的風俗民情和語言,或許能夠幫到將軍。”
郭汴聽了何春山的翻譯後欣然接受,道:“你們既有這份忠勇,我會當他們兄弟一般看待。”
剋日土的兩個兒子便帶著些族人加入到唐家的行列之中,其他六個酋長見了紛紛模仿,各自派出子侄來做郭汴的侍衛,郭汴也擇人錄用,他聽了郭潭的建議,讓他們來管理那些小勃律奴隸。又給剋日土的兩個兒子改了漢名,一個叫郭開,一個叫郭拓。
過了小勃律之後,很快就抵達信度河邊。此為華夏世界入天竺世界的必經之路,玄奘大師在其名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道:“南渡信度河,河廣三四里,南流,澄清皎鏡,汨淴漂流;毒龍惡獸窟穴其中,若持貴寶奇花果種及佛舍利渡者,船多漂沒。”
那時候的生態環境與現代不同,河面寬廣,水流充沛,到處都是森林,蠻荒瘴癘不亞於漢朝時的四川,那些想來賺錢的商人也都驚駭莫名,不少人就有畏退之意。郭汴在郭洛身邊時不管自己如何標榜自己是大人,又故意留了鬍子不刮,但其實還是有幾分孩子氣那是有父兄蔭庇者必然會有的通病,到了這裡眼看如此一片原始景象,差點哭了出來。
不過這種念頭只是一閃而過,看看身邊的郭潭,身後的郭開、郭拓,只好強撐著歡笑起來,郭開、郭拓問他笑什麼,郭汴道:“我說這裡有一片大好江山啊!走走,過了這裡,佛經上所說的信度河與恆河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