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部分(1 / 4)

小說:唐騎 作者:瞎說唄

這股風氣漸漸傳開,秦西諸州的將士紛紛出營,冒著寒風伐薪燒炭,儘管張邁下了將令,此事只准自願,不許將官強行命令,但自願出營的還是超過兩萬人,秦西諸州的百姓紛紛出城相助,青壯年漢子都上前搭把手,婦孺就幫忙沿街掃雪,兩萬將士所到之處都是簞食壺漿,眼看為民辦事如此受到擁護,出營將士便個個振奮,一個月下來,秦西駐軍非但未因此增加勞損,而且精神反見振作,之前瀰漫在軍營中的戰後虛無感在過年之後反而減淡了許多。

這個冬天下來,秦西諸州多了數以十萬擔的柴薪,分派下去,讓諸州百姓過了第一個柴薪無缺的年。

鄭渭從涼州東行,到了這裡,將所見所聞盡納心底,對來接他的魯嘉陵笑道:“元帥最懂激勵之術,只一個冬天,這一番事情做下來,把秦西的人心都收了。”

範質陪魯嘉陵前來迎接,他是親眼看見張邁上山砍柴的,當時他也被感動得要下場幫忙,卻被張邁止住,趕他下山忙自己的事情,這時聽鄭渭暗指張邁收買人心,有些不悅道:“這樣收買人心的手段,易學易行,可就從未見耶律德光、石敬瑭、李從珂、孟昶幹過!就算是漢文帝、李世民,也沒聽說他們做到這個地步!就是傳說中的堯舜,最多也只是如此!若這也算收買人心,我倒是希望天下間收買人心的人越多越好。”

鄭渭點頭道:“是。知易行難,人人都知道這樣做會得天下歸心,但真正肯放下嬌妻美群、暖爐軟枕,冒著風雪上山砍柴的,舉世也就咱們元帥一個傻瓜!”

這時砍柴行動已經結束,飄雪之後,一點暖意正在萌芽,張邁正在隴州一塊田裡,聽著幾個老農講來年播春小麥的事情。地在冬日裡已經犁過了,雪水滲入,料來會帶來不少養分。

鄭渭遠遠看見幾個老農圍著一個壯年漢子,那漢子留著兩寸場的滿臉鬍子,叉著腰,衣袖褲腿上都是泥巴,臉上的面板上都是汙垢,乍一眼望過去比吐蕃的鬍子還粗魯,他忍了好久,才認出是張邁。

卻聽張邁對幾個老農說道:“咱們中國號稱務農大國,又說什麼以農立國、務農為本,但實際上歷代君王官吏,都並未真正地重視農業。三省六部,吏禮戶兵刑工,全都是管人管錢的,自漢以後,沒一個將農業改進當回事過!農業技術的改進基本上都靠民間,官方連持續性的激勵都沒有。能把賦稅降低一點就算明君了。”

鄭渭走近,插口道:“我可從來不知道元帥你也是支援‘農本論’的啊。”他是商人出身,對國以農為本那套並不十分感冒。

張邁看見他,有些詫異道:“你真跑來了!涼州的政務千頭萬緒,你怎麼走得開身!”

鄭渭笑道:“你都可以上山下田,我為什麼不能過來找你說說話?”

他正在笑談,範質在旁邊正色道:“鄭中書,此處大庭廣眾之下,禮不可廢!”

鄭渭是天策大唐的中書令,在隋唐這可是宰相之職,本來範質魏仁浦都叫鄭渭相爺的,不過天策政權親民色彩相當濃厚,張邁鄭渭年紀既輕,又都沒有太多尊貴樣子,那“相爺”二字叫著就有些彆扭,因此便出了“鄭中書”這種古怪稱呼。

不過對於張邁、鄭渭的“無禮”,無論範質還是魏仁浦都是深惡痛絕,覺得這根本就是還未經過叔孫通制定禮樂前的劉漢政權,幾次規勸張邁制定一套更加嚴密的禮儀禮制卻都被張邁以各種理由推拖,但他們還是不肯死心,發誓要將心目中的偉大君王引回“正軌”。

鄭渭愕然了一下,張邁道:“又不是在朝堂之上,不用這麼拘束。”

範質厲聲道:“正因是在民間,這才更要為民表率。”說著帶頭朝著張邁行了叩拜之禮。鄭渭無奈,只好跟著與魯嘉陵向張邁行禮。

他們一跪,本來站著與張邁說話的農夫們都惶恐起來,黑壓壓一下跪倒了一大片。

第二二八章 國家的未來之二

範質厲聲呼喝之下,鄭渭跪倒,跟著黑壓壓一大片人全部跪倒,薄薄積雪的廣袤田野上,只有張邁一個人站著,猶如鶴立雞群,顯得十分顯眼。

這種情況張邁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這時的他心中對此既無牴觸,也無慌張,就笑道:“現在好了,我這樣孤零零一個人站著,若是李從珂耶律德光派了刺客,我就成了絕佳的箭靶子了。”

幾個負責保護張邁的侍衛一聽都無比緊張,鄭渭哈哈一笑,第一個站起來道:“大家快站起來掩護元帥啊。”

魯嘉陵等也都笑了起來,眾百姓年輕腦筋靈活點的也知道張邁在說笑,年紀老點遲鈍點的則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