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洩露了出來:“機會?什麼機會?等張邁從西域回來的機會?”
是的,張邁還沒有回來。
但漠北平定的訊息,遼陽投降的捷報,還有徐州北附的邸報,安重榮的死訊,都已經傳到了長安。
而就在昨天又傳來一條新的情報:榆關也被拿下了,耶律屋質自殺殉國,蕭轄裡開啟了城門。至此東至大海、西越蔥嶺、北至大漠、南至淮漢的龐大疆域全面打通,在這個巨大版圖裡,只剩下一個小小的釘子。那就是長安!
現在張邁還沒有回來,但天策大唐的國勢卻空前煊赫。江陵府請求內附的奏表已經被准許了,吳國國主的兒子也在燕京進了學,符彥卿在荊北打造的戰船已經下了水,李齊、荊楚和孟蜀都在這個新帝國的腳下瑟瑟發抖,而已經沒有抵抗心的吳越地區則在呼喊著一個大統一時代的到來。
盛唐的榮光即將再現。這個時候,長安怎麼可能繼續割據下去?
北面的慕容春華、東面的折德扆和西面的郭威都已經變得有些不耐煩了。在張邁回來之前,他們肯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範延光的確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告訴了劉知遠在張邁手下,妄想擁兵自重是不可能的了,接下來他的選擇有三:戰死、邊疆拓土,或者享受一份安榮地做一個富家翁。後二者是張邁的親筆承諾!
“在下儘量不想漢家子弟再有無謂的死傷,若劉公能夠成全在下這一心願,那於國於民皆有大功,但劉公若再遷延,將會耗盡我最後一點耐心,屆時我也將不憚將渭南化作一片焦土,然後在焦土上重建我心目中的長安!”
劉知遠將張邁的親筆信交給桑維翰,桑維翰顫抖著手,叫道:“令公……答應了?”
“我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劉知遠道:“但再等下去,只能等來最壞的結果了。”
“那麼……”
“你去吧……”劉知遠道:“長安城內城外幾萬大軍的性命,他都不要,他只要你的人頭。”
桑維翰猛地大笑起來,邊笑便哭,邊哭邊走,朝渭河而去。
他和張邁其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只不過在被貼上賣國標籤之後,他就知道自己沒有活路了。
杜重威,張邁不肯饒恕,石敬瑭,張邁不肯饒恕,他桑維翰,張邁也不肯饒恕!
桑維翰很明白,這位萬眾矚目的開國天子要用這一個個人頭告訴萬國萬民:有些事是不能做的,一旦做了,那便罪無可恕!
天策十一年,秋。
賣掉燕雲十六州的經手人桑維翰投渭水自盡,死後劉知遠將他撈了上來,曝屍三日。
三日之後,劉知遠出降,長安和平統一。
第三三一章 尾聲 之 明天
天策十一年秋,一道引得天下人矚目的詔令下達全國:次年即天策十二年元旦,將是新都城北京的正式遷入日。
正式遷入那天肯定會有大型的儀式,但不可能所有居民都等到那天才進駐,在詔令頒佈之前其實在居民區已有新的居民陸續遷入主要是天策唐軍的軍眷,而在政令頒佈之後,幽州的政府部門和商戶也紛紛派人進城整理新居。
新的都城格局宏大,就大方向而言,仍保留華夏都城營建“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的美學設計,但又根據實際需要有所修整,天子所居的宮殿仍然是整個京城的核心,不過在張邁的堅持下,後宮的規制有了變化,大型的皇家園林變成半公眾設施。
行政區的規制,則與大致天策大唐的現有行政體系相呼應:天子宮殿坐北朝南;糾評臺位於京城正中,面北而立;中樞政務體系在東,與之相結合的是勢必日漸龐大的各類大小行政機構;樞密軍事體系在西,與之對應的是各類大小校場、軍事研究所、軍器製造所、軍校及禁軍三大營;翰林院為中心的學術體系在東北,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座比龜茲學院叢林更加龐大的學院體系;法院與監察臺為中心的律法與監察體系在西北;而在糾評臺以南,則是大規模的居民區與商業區。
整座京城的建設,九縱九橫的道路平整已經完成,宮殿、宗廟、政府等官方設施及有功軍屬的民居出自財政撥款,商業區與居民區的營建則由民間按照京城規劃自理,整體而言。廢棄了漢唐城市的坊市結構,轉為街道制。
城防體系仍然包括城門、城牆、城樓與護城河然而只九座城樓與護城河完工,其餘工事設施都尚在營建當中當前的天策大唐處於對外擴張的進攻狀態,哪怕是契丹逼近燕京風聲最緊的時候,楊易也絲毫不怕當時已有數萬唐軍軍眷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