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的因果!
可以看到,俞幼泉面前的因果線雖亂,但也的確是亂中有序。
而且。
還能從這些線頭的勾連和斷裂之間,看到他的功業罪過。
俞幼泉靜靜的看著這一切,心頭平靜之餘,竟出乎意料的冷靜,甚至是有些冷漠。
三境無敵後,俞幼泉最大的感觸乃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更多的是“腳踏實地”,是不忘初心。
而四境無敵後,他的心在脫離大地後,卻是不可避免飄向了天穹。
當站的高了,世人在他的眼中自然而然也就小了。
這讓俞幼泉不可避免的有些迷茫,甚至是惶恐。
世間的哲學千千萬,各有各的道理。
有人說應該“不忘初心”,而有的人卻強調,在達到新的高度後,需要遠離以前的階層。
尤其是他在藉助叛亂剜掉那些毒瘤腐肉的過程中,很多無辜小民卻是不可避免受到了牽連
俞幼泉身後天心印記,進入更深層次的悟道。
他下意識就想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以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之類的先賢學問和教誨。
走到他這個高度後,的確是需要逐漸拋卻掉部分人心人性麼?
俞幼泉陷入到了深思之中,甚至像是深層次的悟道。
而在這個過程中,俞幼泉就像是真正的天意,開始高高俯瞰著南晉甚至是北魏的一切。
在這個過程中,俞幼泉就好像是一個真正冷漠的第三者,出手干預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而在這個過程中,給俞幼泉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真正有一些仁人志士在疾聲大呼。
甚至乾脆有年輕修士專門跑到他的廟宇前絕食抗議!
核心訴求就是——不能真正和時代潮流脫軌。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浩浩蕩蕩,淘盡天下英雄。
不進步,那就是退步。
辰龍侯身為取得九王支援,主導天下未來走向的掌舵人,絕對不能因私廢公,枉顧家國天下未來興衰。
如果說在不久前,那些叩闕逼宮的年輕修士很多目的還是出於投機,但歷經一連串的打擊後,現在“叩闕”幾乎就是一個禁忌。
但是。
依舊還是有很多玄門中人來到他廟宇前,死諫之。
這氣節就相當驚人了!
俞幼泉也能夠理解,甚至還隱隱有些佩服,他們都是勇士,也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在這個節骨眼接連遇到這種人,還真是讓他心情複雜。
到了後來,進入他廟宇死諫的年輕修士,就直接一去不回。
甚至就連他的廟宇中,也慢慢開始多了白茫茫的霧氣,就好像是一張張開的血盆大口,進去後就沒再出來過。
這讓很多暗中觀察這件事進展的有心人咋舌不已
世人更加確信了他的態度和意志,心有畏懼。
但是。
世人對他的不滿依舊在蓄積
但對此,深度合天心的俞幼泉悉數看在眼裡的同時,也並沒有完全放在心上。
除非是徹頭徹尾的觸犯忌諱,天穹那不時垂落而下的劫雷降下的都開始少了些。
不僅如此,俞幼泉開始慢慢嘗試撥弄氣運和因果。
以此慢慢影響天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俞幼泉這才發現,很多時候世人的判斷和決定,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而這往往的一念,有時候甚至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俞幼泉目光冷靜,思維異常的理性。
他在想的是,像是他曾經重立天庭的想法,也有可能因此而被無聲無息之間就被影響到了麼?
老實說,俞幼泉有些不知道。
但是。
就算是在這種絕對冷靜的思緒中,俞幼泉依舊感覺非常可怕。
他是屠龍者,但也同樣是惡龍!
俞幼泉慢慢開始透過撥弄因果的方式,悄無聲息影響一些有識之士,讓他們親眼去看親身去體會。
譬如。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一個人臨時決定到某個廟宇去避雨,然後接觸到了他們以前從來不曾接觸過的人,看到了以前從來不曾看到過的事,然後產生了以前從來不曾產生過的想法。
如此種種。
俞幼泉慢慢沉浸到一個又一個巧合之中,開始編織和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