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李國文讀史 作者:無邊的寒冷

不說什麼廢話,不費什麼口舌,挖個坑,推進去,覆上土,掩埋了,簡單麻利,多快好省。免去收屍裝棺,連墳墓也現成的,可謂一舉兩得。

在中國,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地處決文人,是這位始皇帝嬴政開始的。從此,文人遭遇皇帝,幸者少,不幸者多。

自打秦始皇坑儒,進行批次化屠殺知識分子,有了這個先例,中國文人的日子,便基本上不大好過了。因此,按規矩,可以想像當時在首都咸陽,應該有“焚書坑儒”辦公室這樣負責搞運動的專設機構,而且,這個簡稱為“焚坑辦”的主任,我認為非丞相李斯莫屬。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職業劊子手,早就懷有對同行的刻骨仇恨,就衝他,我不大相信司馬遷所說的僅僅坑了四百六十餘人的數字。

因為中國人的寧左勿右,好擴大化的毛病,根深蒂固,流毒甚廣,估計始皇帝所坑的儒生,當大於此數,或倍於此數。

秦始皇這一坑,為嗣後的統治者帶了一個壞頭。從此,歷代帝王基本上都以他為榜樣,為楷模,視文人為死敵,與文人相寇仇,跟文人過不去。所以,文人遭遇皇帝,十之九,不得好果子吃。因而中國文人的安全係數,由秦朝以降,一朝不如一朝,愈晚愈糟;反過來,中國皇帝收拾文人的積極性,卻由秦始皇開始,一代勝似一代,後來居上。

到了大清王朝,到了如今被鼓吹得甚囂塵上的“盛世”,也就是康雍乾三位“英主”坐鎮天下的時候,中國文人更是墜入苦難的深淵,過著命懸一絲,朝不保夕,閉門家坐,禍從天降的日子。中國這部沉重的文字獄史,越到後來,統治者對於文人的整肅,也就越是殘酷,越是恐怖,越是血腥。如果說,明代那位流氓無產者朱元璋,所殺害的文人,為秦始皇坑人數的460後加個0,為4600人的話,那麼清代康雍乾三朝,所殺害的文人,則為秦始皇坑人數460後加兩個0,為46000人,恐怕還是屬於相當保守的估計。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文人遭遇皇帝(2)

有一個統計,大清王朝以異族統治者君臨天下268年期間,對於文人之鎮壓屠殺,可稱世所罕見,史所罕見。據記載,中央政府(不包括地方各級衙門)一共搞了160餘起文字獄的大案要案,也就是所謂的“欽案”,可怕得很。平均每一年半,就要雷厲風行地,大張旗鼓地,興師動眾地,家喻戶曉地,對文人開刀問斬,大面積地血洗一次。掉腦袋的,坐大牢的,流放黑龍江,或更遠的烏蘇里江,給披甲人為奴的,每起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這三百年間,在全國範圍內,到底殺、關、流放了多少文人,是個統計不出的巨大數字。

可以設想一下,這些“盛世”時期的全國知識分子,不是七八年來一次運動,而是七八個月就來一次運動,這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戰戰兢兢,哆哆嗦嗦的歲月,想來當不比俄國那位生活在古拉格群島的索爾任尼琴,好到哪裡去!

而這160多起的文字獄案件,泰半發生在康雍乾“盛世”,從公元1662年到1795年的133年間,這祖孫三代皇帝,幾乎是病態的,偏執狂的,不遺餘力地收拾文人,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其打擊鎮壓之殘忍,其株連牽扯之廣泛,其挖地三尺之徹底,其刑罰處置之嚴酷,是五千年來中國文化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頁。

所謂的“盛世說”,所謂的“英主說”,對於這些倒在文字獄血泊裡的文人冤魂而言,絕對是百分之百的“馬屁說”,“扯淡說”。

朱姓皇帝出身於草根階層,他們大興文字獄,是由於農民天生的對於文化的恐懼,對於識文斷字之人的懼怕,所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的仇恨心理,因而在掌握權力後,肆無忌憚地進行報復。那麼,來自關外異族的康雍乾等滿清皇帝,入主中原,一、極少數人統治著極大多數人,必然會有的危機感,不安全感;二、原系文明程度底下,文化水平落後的草莽遊牧民族,難免要產生的自卑感,矮半截感。兩者加在一起所形成的弱勢心態,他們對於不信任,又不得不使用的漢族知識分子,大搞文字獄,是一種鞏固統治的政府行為。

朱元璋在位,大臣清早上朝,全家人都出得門來,與之生離死別,因為不曉得晚間還回不回得來?那個痞子皇帝,很不是東西,誰要碰到他的當過和尚,做過盜賊,以及泥腿子還未洗乾淨的敏感神經,馬上就會推下去斬首。因此,明朝的文字獄,感性成分要大些,偶發成分要大些,找碴兒尋不是的成分要大一些。但滿清皇帝對漢族知識分子,由於採取不放心,不放手,不放鬆的三不政策,實施戒懼之,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