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為學人提供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和環境幽雅的場所。費老聽後給予高度讚賞。費老曾於1987年4月和1991年9月兩次來河南,並總結出農村發展的新模式——民權模式。在融洽的氛圍中,費老就加快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如何振興農村經濟和更好地發展鄉鎮企業、以及小城鎮建設等發表了看法,並回答了有關間題。他勉勵大家要努力讀書求知,他說:“我最喜歡被人稱作讀書人、寫字的人。”
1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費老起身告別,大家用熱烈的掌聲為他送,並希望他再來中原“行行重行行”。幾個幸運者不僅得到了費老的專著,還得到了費老的簽名。
(原載《光明日報》1994年5月31日)
出塵更有琅嬛地
在教壇上度過了大半生的陳鼓應先生不曾想到,他會在鄭州街頭一家酒店的大廳裡作學術報告。日前,當他作為北京大學教授真的站在鄭州越秀海鮮酒家豪華莊重的講臺上,作題為《道家研究的新方向》的講座時,不禁感慨萬端:“在臺灣執教30年,隨後旅美講學,如今定居北京,多少年來多少次想過能有一處與同道交往交流的場所。現在,這奢想在鄭州變成了現實。”
“鄭州越秀學術講座”是由鄭州越秀海鮮酒家與三聯書店《讀書》編輯部共同主辦的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其宗旨是為專家學人提供學術交流的機會,互相提攜,激勵後學,引導和指導人們多讀書、讀好書,倡導良好的社會讀書風尚。講座將不定期舉行,同時舉辦名著欣賞、簽名售書等項活動。
越秀海鮮酒家是坐落在鄭州東城的一家知名私營企業。去年底他們與三聯書店鄭州支店聯手在酒店內開辦了一間高檔次書店,在省內外社會各界引起不小的轟動,全國20多家新聞單位予以報道。酒家老闆崔乃信先生和書店主人薛正強先生先後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們均認為,在商潮洶湧之時,讀書更加顯得重要,因為競爭的需要。同時,要提高人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賴於讀書。他們願意為讀書人營造一個宜人的文化氛圍。專程來鄭的《讀書》編輯部主編沈昌文先生對崔先生的開明和富於遠見之舉表示讚賞和敬意。著名學者、鑑賞家王世襄先生送來了墨寶:“味美佳餚不待誇,名瓷妙繪競光華;出塵更有琅嬛地,自是中州第一家。”
陳鼓應先生的講座是首講。在90分鐘的演講中,他對先秦諸子的哲學觀發表了新見解,並介紹了國內外老莊研究的最新進展情況和新的研究方法。他指出,在出土了大量文獻資料之後,對老子思想特別是其消極面應該進行重新評價。陳先生對中原地區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對河南學者崔大華等在老莊思想研究方面的積極成果給予褒揚。演講之後,陳先生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鄭州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學術交流。講座主辦者向每位出席者贈送了一本中華書局出版的陳鼓應先生的專著《老子註譯及評介》,陳先生欣然一一簽名。
(原載《光明日報》1994年5月19日)
懷念敬愛的老師啟功
登陸網站,開啟網頁,驀然看到一則訃聞:啟功先生逝世。內心極為悲傷,為母校失去一位國學大師,為學術界失去一位紅學泰斗,為書畫界失去一位丹青巨擘,為國家失去一位拳拳赤子!
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書,啟功先生時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當時他已年過七旬,仍活躍在教學第一線,不僅帶研究生,還給本科生上課,而在當時的師大校園內外,許多人都以聽啟先生上課為榮。每逢啟先生在裝得下五六百人的階梯教室上大課,教室裡都擠得滿滿的,除了中文系的學生,還有歷史系、教育系,甚至外語系的學生,以及一些青年教師。
記得一個冬日,啟先生講紅學,教師裡座無虛席,許多人擠不進去,就站在門口窗下側耳傾聽。啟先生穿一件淺灰色的羽絨服,袖子有點兒長。先生在講臺上口若懸河,手舞足蹈,時時冒出詼諧語、幽默言,有時還插科打諢,逗得臺下笑聲不斷。如今事過二十多年,那情景還歷歷在目。
當時中文系有個學生社團叫五四文學社,辦了一個刊物《雙桅船》。有一次,我與幾位同學到啟先生家裡,請他為刊物題名。進門的時候先生正在吃晚飯,看到我們就放下飯碗跟我們聊了起來,詢問我們刊名的涵義,並爽快地答應了我們的請求。畢業前文學社決定出一期專號,又去請啟先生題字,先生欣然應允。至今我還儲存著那幅墨寶。
先生去世令我極度悲傷還有一個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