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使美國重新超過了蘇聯,而在空間探測領域取得領先地位;而在日本經濟騰飛,狂妄地叫囂要“買下美國”時,美國『政府』調整政策,運用匯率武器沉重地打擊了日本整體經濟,使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經歷“失去的二十年”;在蘇聯表面上實力強大的時候,窺破蘇聯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經濟弱點,說服主要產油國增加產量、降低油價,使蘇聯經濟情況惡化,並用軍備競賽耗盡了蘇聯的實力,最終導致其土崩瓦解……
黃曆的思路在豁然開朗,提筆慢慢地又寫下了移民兩字,在移民下又劃出兩條線,分別為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美國的科技創新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斷移民而來的各國精英所推動的,據資料顯示,“阿波羅計劃”中的科研人員有三分之一為華裔,如果能吸引這些人才來南洋聯邦,無疑將極大地提高南洋聯邦創新發展的實力;同時,投資移民則意味著財富向南洋聯邦轉移,推動就業,推動消費,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
從這個話題延展開來,便涉及到如何使南洋聯邦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如何使那些科學精英和富豪心嚮往之,為得到了南洋聯邦的國民資格而歡欣鼓舞。對於黃曆來說,藉助於後世的記憶,有很多的現成經驗可以借鑑和採用。
美國,作為一個幾乎完全由移民後代構成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