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1 / 4)

“大帥可能有些誤會了,末將的意思是,一旦襄陽城破,清虜也就沒了後顧之憂,可以合軍一處全力迎戰我軍。如此一來,我軍也就失去了對其各個擊破的機會。不如加快行程,及早抵達荊州城下,或拿下此城,或圍城打援、在城外阻擊由襄陽南下的尚可喜等部清虜。如此,戰場主動權便可盡入我軍之手。”

“子彬所說方案,我也曾想過,在某種情形下使用,不失為良策。但應用於當前,卻有其明顯弊端。荊州城高牆厚,清虜駐軍亦有萬餘,又有水師遮蔽,我軍三萬人馬進行攻打,恐非易事。一旦久攻不下,該做何解?就如子彬所言,圍城打援,可那尚可喜豈是愚笨之輩?他先前在萬壽橋與我軍交過手,知道我軍底細,又豈會主動前來城下與我軍野戰?屆時,其必駐軍周邊,與城中清虜遙相呼應。我軍若攻尚可喜,則尚可喜不會主動迎戰,多半會還會主動北走,而我軍一追,荊州清虜又極有可能出城尾隨、虎視於後。而我軍若全力攻城,則尚可喜又必從背後襲擾。如此一來,我軍反而成了腹背受敵、出手不得,縱不落下風亦難有作為。”

“屆時若真如大帥所說,那我軍何不分一軍圍住荊州之敵,再以主力對付尚可喜?”

“荊州清虜萬餘之眾,兼有水師,子彬以為,需用多少兵馬才能將其圍住?圍城兵少,於事無補,徒給城中清虜各個擊破之機。圍城兵馬一多,則我軍面對尚可喜等部又豈還有太大優勢?就算我軍戰力遠勝尚可喜等部,分出足夠兵馬圍城之後還可以同等兵力勝之,可他又怎會在原地捱打?他一退,我軍追不追?不追,有尚可喜之軍在周邊,我軍攻城不得安心,攻擊他處亦有顧及,同樣無所作為。追,即使荊州之敵已被圍住而無法威脅我軍後方,但我軍從此也就被尚可喜牽制鼻子走,時日稍久,戰場主動便會喪失殆盡,糧草補給也將成為大問題。”

聽到這,張雲禮似乎也意識到了其中確有弊端存在,眉頭微鎖,沉吟片刻,問道:“此事末將確有考慮不周之處,那依大帥的意思,可是先放尚可喜入城?”

“沒錯,”龐嶽點點頭,“尚可喜其人,色厲內荏,表面勇猛剛烈,實則沉穩不足。其得知我軍北征的訊息,十有**會擔心荊州有失而先率一部人馬日夜兼程南下。既是如此,我軍便不去與他爭,放他入城,遂了他的願就是。等尚可喜入城,我軍再行包圍荊州。至於攻城,我軍自然難以攻下,無需強攻,造幾番聲勢再圍而不打便是。之後再看城中尚可喜反應,若他按捺不住出城迎戰,自然再好不過,正好遂了我軍之意。倘若他穩坐釣魚臺,堅守不出,我軍也不必乾等,立即啟程攻擊其他府縣便是,宜都、荊門州、當陽等等,甚至無需再留兵馬在荊州城外。我就不信,等我軍把周邊府縣的糧儲庫銀蒐羅得差不多、虜廷地方官員殺得差不多,甚至將和襄陽王光泰軍會師的時候,他尚可喜還能坐得住。如此一來,戰場主動便又到了我軍掌控之中。”

“大人此方案倒是可行,但若是尚可喜在我軍將其包圍之時,利用水師優勢,遣一部兵馬從水上突圍,運至我軍側後,再次使我軍陷入腹背受敵之境地,我軍當如何應對?揚威營組建不久,魚龍混雜,恐非清虜荊州水師之敵。又或是清虜已經全殲了襄陽王光泰軍,各軍南下齊聚於荊州,我軍當如何?需知,襄陽、荊州兩地的清虜包括在水師在內共有三萬六七千,已超過我軍西路之兵。”張雲禮又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子彬所言之後者,倒不必太過擔憂。至今未有襄陽城破訊息傳來,而我軍的訊息肯定在多日之前便已被尚可喜得知。只要尚可喜一南下,王光泰就能獲得喘息之機,不致全軍覆沒,還能繼續替我軍牽制一部分清虜兵力。退一步說,就算王光泰全軍覆沒,清虜齊聚荊州,也並非什麼大事。我軍三萬,清虜三六七千,若以堂堂之陣相對,何足為懼?昔日我鎮以兩萬之兵在萬壽橋尚且能擋住清虜八萬之眾,屆時清虜的那數千優勢又算得了什麼?至於子彬所說前者,倒的確值得警惕,我所擔心的也正是這個。清虜水師佔優,隨時可利用水路開啟局面,或使我軍首尾不得兼顧,或對我軍形成區域性優勢。到時候希望揚威營不要表現得太不盡人意。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試問有誰人能做到算無遺策?保證己方萬無一失?即便我方才所說,其中也定有考慮不全之處。可在戰場之上,總有那麼幾招險棋是躲不過去的。”

“大帥過謙了!”張雲禮感嘆一聲,帶著佩服道,“大帥對戰局的把握,我卻是遠遠不如的。”

龐嶽笑道:“子彬如今也學會那些阿諛奉承之語了嗎?說實話,我也最多是頂多能對一些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