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藏不住話的混賬東西知道的好。
突然關心起營務,當然不是一時興起。
而今日那李管事的到來,也絕非尋求照顧那麼簡單。
那李管事雖然名為長沙某商行的管事,實際上卻是滿清埋在長沙城內的一根暗樁。原本是聽命於清湖廣總督羅秀錦的,在羅秀錦被追責去職、洪承疇上任武昌之後又直接聽命於洪承疇。
早在年初,李管事便透過武昌綠營的一名劉姓參將和黃朝宣搭上了線。那劉姓參將在崇禎年間與黃朝宣一同在傅宗龍軍前效命,兩人算得上是舊相識。
這條線搭上之後,黃朝宣便不斷收到暗中遞來的招降訊息,但他抱著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心態,始終沒有做出實質性的答覆。
而這一次,那邊開出的價碼又提高了。
“一等伯爵”、“提督湖廣軍務總兵官”……令黃朝宣聽了不能不心動。
然而這令人心動的價碼也需要足夠大膽的付出。黃朝宣的耳畔依然迴響著李管事的話:“……恭順王與懷順王不日將揮軍南下,屆時將軍若能擒住那偽明皇帝,則大事可成……”
饒是黃朝宣對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廷已沒多少盡忠的心思,但剛聽到這個還是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叛明附清,他做起來不會有什麼愧疚感。可是犯上作亂、挾持天子叛明附清,他心裡面卻是直打鼓。
這種事之前倒是也有人做過。弘光元年,黃得功部將田雄、馬得功就曾挾持弘光皇帝投了多鐸,事後兩人也得到了回報,如今一個是浙江提督、一個是福建提督。
可那時的情況又有不同,當時清軍已經殺到了跟前,弘光皇帝也已在田雄和馬得功的手掌心裡,兩人行此事自然不併不難。而如今他黃朝宣若要效仿之,難度又不可同日而語,一旦失手,絕對萬劫不覆。
心裡打鼓的時候,內心深處卻又有一個聲音在鼓動他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雖然以他目前的實力,在清軍到來之前直接去攻打行都、抓住隆武帝頗有難度,但等到清軍南下之後借勤王之名前往行都、然後再一舉發難,也未嘗沒有得手的機會。並且,李管事也間接含蓄地表示,到時候肯行此舉的恐怕不止他黃朝宣一人,官位、爵位卻只有那麼多,若是錯失良機,那就難免追悔莫及。
此事雖有些行險,可也正如李管事所說,一旦成了,他黃朝宣就是大清平定湖廣乃至一統天下的大功臣,名利都不再會缺,也不用呆在這偏僻的攸縣做一個可笑的土霸王。
兩種聲音在黃朝宣心中交織,令他一時難以決斷,只能先做好準備,等待時機而定。(未完待續。。)
第八十二章 烈虎
十一月初二,吉安城外。
和其餘各營一樣,鋼鋒營的營寨裡也是早早地就升起了炊煙。士卒們一邊等待開飯,一邊整理著武器盔甲,做著戰前的一系列準備。
從前天開始,湖廣鎮便改變了圍點打援的意圖,轉而全面攻城。兩天下來,受到烈火營終點照顧的西城牆已經是千瘡百孔,遙遙欲墜。各營也都參與了一輪攻城,作為湖廣鎮內的老牌主力營,鋼鋒營的表現尤為搶眼,要不是天黑收兵的緣故,破城的首功說不定早已到手。
雖然城還未破,但看那情形也差不多了,或許今日就能有突破性進展。全營將士對此充滿了信心,也自信一定能把破城首功給搶到。
第一千總隊第一司第二局的集合區域內,戰兵丁烈虎也和其他戰友一樣在整理盔甲、檢查武器,臉上卻依舊是毫無表情,冷漠如常。
這是一個仍然帶著些許稚氣的年輕人,但沉默寡言的性格和一貫冷漠的眼神卻又與年齡極不相稱,貫穿右半邊臉的一道疤痕更是為他增添了幾分戾氣,就差直接寫上“生人勿近”幾個大字。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人緣很一般,下了戰場基本上沒人與他來往。
然而每個特別的人都會有一些刻骨銘心的往事,丁烈虎也不例外。他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叫做丁小滿,是長沙府城北邊的丁家村人。去年初,清軍鐵蹄洶洶而至,他所在的村子毀於一旦,全家人只倖存下他一個,幸虧路過的湖廣鎮哨騎救下了他,當時他不到十六歲。之後,無家可歸的他便死纏著收留他的軍官正式投了軍。
雖然活了下來,但刻骨的仇恨已佔據了他內心的全部。正是在仇恨的驅使下,終日發狂狠練的他剛過十六歲不久便透過了戰兵的考核,成為了全營乃至全鎮年紀最小的戰兵。
投軍之後,教導營的教官先是給他改名叫丁小虎,後來一看又覺得不對,就這瘋勁,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