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能產出鐵甲三百餘套,棉甲六百餘套,面罩頭盔七百個。
刀兵廠的產量更是驚人,若是盡全力敞開了生產,每月生產的刀盾差不多能裝備湖廣鎮的兩個主力營。如果只生產槍矛,月產量則更多,幾乎能將大半個湖廣鎮武裝下來。並且由於有著嚴格的驗收、獎懲制度,兵器的質量也遠超其他軍鎮。只是目前湖廣鎮已經走上正軌,對刀盾矛等冷兵器的需求已經不像建軍之初那麼大。因此,刀兵廠一般不會敞開生產,日常的壓力最小,廠中的工匠有時候還被抽調去協助槍械、火炮廠做一些非關鍵性的工作。
在湖廣鎮出征的這八個多月裡,製造總局生產出的火銃刀盾鎧甲早就堆滿了庫房,補齊湖廣鎮的缺額綽綽有餘。
如果說這些還在龐嶽的意料之中的話,那麼火炮廠大使秦時勇的彙報則讓他感到了實實在在的驚喜。目前,火炮廠的工匠們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嘗試已經成功地研製出了九磅炮,並且十二磅炮的研製也已經正式納入日程,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明年下半年便可以研製成功。
這一訊息讓龐嶽感到驚喜,隨之便是滿心的踏實。他深知,如果說盔甲、刀盾甚至火銃的差距還可以用士卒的勇武敢戰彌補的話,那火炮的差距則絕非人力可以彌補。當初在贛州、在萬壽橋、衡山,湖廣鎮的將士都被韃子的優勢炮火打得憋屈不已,若不是憑城據守或是藉助了有利地勢,而是在平原上野戰的話,非吃大虧不可。
己方火炮的發展可以增強炮兵火力,從而可以抵消敵軍炮火優勢,如此一來,湖廣鎮的將士才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失敗的機率,才能有與敵軍進一步較量的機會。
雖然目前湖廣鎮的炮兵實力比之清軍依然差距不小,但只需照這一良好勢頭髮展,龐嶽有信心,終有一日能將清軍完全壓下去。
除了製造總局,教導營和衛指揮使司的成就也是不小。
與湖廣鎮現行的提拔流程相對應,教導營已經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新兵、培訓軍官的制度。
若非戰時,湖廣鎮每個基層軍官的選拔、提升,先是由基層督導司提名,然後上報給總督導司。總督導司和總參謀司共同甄選之後制定出初步名單,將資料暫時留存,並給這些待晉升的軍官們下達報到令。軍官持報到令前往教導營學習一段時間,教導營根據個人表現,將合格者與不合格者名單反饋給總督導司。合格者,督導司將其名單上報總兵審閱、批准,之後再將其資料正式歸檔,並與總參謀司共同簽發委任狀,通報全軍。不合格者,資料退回原基層督導司、取消提拔資格。戰時則另當別論。
關於新兵的訓練,湖廣鎮也已經取消了當初採取的那種將剛入伍的新兵立即分配到各營與老兵共同訓練的政策,而是將這一任務交給了教導營。平時,每個新入伍計程車兵,先去教導營接受兩個月的適宜性訓練。教導營再根據新兵在這兩個月中的表現確定其兵種,分配到各營中去。如此,則老兵的訓練程序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新兵也可以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此次留守辰州期間,教導營便進行了成功的嘗試,將經過遴選和兩個月適應性訓練的新兵分配到剛鋒營和破軍營中之後,兩營的基層軍官都在感嘆,這批新兵比過去好帶了不少,一入營便迅速進入了狀態。也正因為如此,剛鋒營和破軍營才迅速恢復了元氣。
聽完沈士元的彙報,龐嶽連連稱讚,並對一些細節提出了修改意見。
辰州衛指揮使司方面,辛玉勇也幹得不錯,與寶慶衛可謂相得益彰。結合之前視察過的衛所,龐嶽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儘管長沙衛和衡州衛遭受戰火波及,屯田生產遭遇重創,但今年的年景不差,其餘幾衛收上來的軍糧再加上從廣州運回來的一部分,夠全軍吃到明年秋收是綽綽有餘的。
根據地發展得好,龐嶽自然大感欣慰,好好地獎賞、勉勵了諸位部下一番,並讓龍文周做好接受新來的工匠、技師和原料裝置的準備,讓沈士元的教導營做好接收俘虜的準備。此次,龐嶽從廣東帶回了新招募的工匠、技師近千人,並從俘虜的廣東清兵中挑選了老實精壯者近四千人一同帶回了辰州,交由教導營訓練之後充作後備兵員。
對新來的工匠、技師,龍文周自然是大喜過望,猶如瞌睡碰到了枕頭。如今製造總局不缺苦力,就缺技術人才,這千人的到來,無疑能使製造總局的實力再上一個新臺階。
對訓練俘虜一事,沈士元心中卻有些牴觸,畢竟他一向仇視韃子,對這些剛剪了辮子的前漢奸自然也是恨屋及烏。可軍令如山,也由不得他不樂意,只有服從一途,只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