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之眾,但其中真正的可用之兵恐怕也就一萬左右,更何況,陛下下旨調其來援也需要一定時日。因此,微臣以為,我朝守住衡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陛下應儘早離開此處險地方為穩妥之策。”
呂大器的話音一落,眾位大臣微微鬆了口氣,繼續關注著隆武帝的反應。
聽完呂大器的話,再結合之前聽到的大臣們的意見,隆武帝陷入了沉思。雖然他現在已經基本確定,衡州是不能再待下去了,可是心中卻是極為的不甘。他是一個力圖進取的人,但登基後的一系列遭遇卻幾乎與他之前的理想相距甚遠,先是籌劃的北伐因為鄭氏兄弟的制肘以及其他原因而始終未能實現。後來清軍攻陷福建,他不得不移駕湖廣,而現在面對清軍的再次大兵壓境,連衡州也呆不下去了。這麼一次又一次的移駕別走,一次又一次壯志難酬,究竟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看著在御座前來回踱步的隆武帝,在場的眾位大臣都安靜了下來,等待著他做最後的決定。經過以往的接觸,大臣們已經瞭解到,這位天子雖然為人較為寬厚,但在某些問題上卻會表現得格外固執。尤其是自從去年離開福建,脫離了鄭氏兄弟的那種近乎軟禁的制肘之後,這種性格便越加凸現出來。因此,在他做決定之時,大臣們都不敢輕易去打擾。
思索了一會兒,隆武帝覺得事情也不是那麼糟糕。清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來勢洶洶,但其畢竟是勞師遠征,而自己身邊也好歹還有兩三萬可用之兵,雖說幾乎不可能取勝,但憑藉著地利的優勢與之周旋、避開其鋒芒還是不難的。更何況,朱大典已經率三萬援軍南下,其中的龐嶽所部更是在數日內殲滅萬餘清軍的勁旅。此外,堵胤錫也已經督率著忠貞營從夔東而來。一旦這兩支援兵能及時趕到,局面還不是不可收拾。
“元輔。”隆武帝停住了腳步,看向了位列眾臣之首的黃道周。
“老臣在。”
“你替朕擬一道旨意,調攸縣的黃朝宣部前來勤王。另外,身在衡州的諸位臣工,做好隨時撤離衡州的準備。”
“老臣遵旨!”黃道周應諾。
隆武帝的這一番話令諸位大臣懸著的心放下來不少,但他的話還沒有說話:“不過,不到萬不得已,朕是不會離開湖廣前往貴州的!”
第七十六章 連夜行軍
ps:(感謝“民生星辰健康卡”書友和“lote”書友的月票支援!)
三月初六傍晚,衡州府境內,湘江以東
山間曠野上,一支軍隊正急匆匆地向南行進。;!刀槍如林,紅旗翻滾,長長的行軍佇列綿延十餘里,不斷有斥候策馬遠方奔回或從本陣出發。瀰漫的塵土中,官兵們整齊有力的步伐聲和隆隆的馬蹄作響相互交錯,猶如一陣陣平地而起的悶雷,將附近林中棲息的群鳥盡數激起。
這便是從長沙出發南下前往衡州的湖廣鎮將士。經過將近四天的行軍,將士們平時嚴格訓練的效果便顯現了出來,擔任後隊的常德鎮和武岡鎮官兵已經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幾乎每天都要湖廣鎮的官兵們暫停一段時間等待他們跟上。
此刻,處在整個行軍佇列最前方的自然是飛虎營,雖然人數不如其他營,但官兵們幾乎每人身上都散發著自信和悍勇的氣息。作為全鎮資格最老、裝備待遇最好的一個營,他們當然有著自身引以為傲的資本。
全軍繼續向前行進了一段距離之後,幾名騎兵從佇列中部奔來,追上了飛虎營的行軍步伐。只見這幾名騎兵甲冑精良,顯然都是龐嶽身邊的親兵,平時也擔負起傳令兵的職能。他們策馬來到石有亮身邊,領頭一人抱拳道:“石大人,大帥有令,飛虎營暫停行軍,原地休整,保持警戒!另外,大帥讓你隨後前往中軍議事!”
“知道了!”石有亮點點頭,隨即便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持續的口令聲中,正在行軍的飛虎營官兵紛紛勒住韁繩。沒過多久,如同悶雷般的鐵蹄翻滾之聲便逐漸地停了下來,只剩下大量飄散在空中的灰塵。除了部分擔任警戒的人員外,官兵們紛紛跳下了戰馬,開始原地休息。
其餘各營繼續向前行進了一段距離之後同樣停住了步伐,相互靠攏。原本略顯稀疏的行軍佇列變成了緊密的原地防禦陣型。擔任警戒的部隊和撒出去的大量偵騎組成了嚴密的內外兩道防線。
各營營官調整好本部人馬的陣型之後,陸續前往了中軍位置集合。
……
空地上,龐嶽、張雲禮以及各營營官都是席地而坐,圍成了一圈,正中間是一幅攤開的湖廣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