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2 / 4)

而若是我軍趁著夜色後撤,清虜不明前方情形,必定會有所顧忌,不敢追之過急,這能給我軍爭取到更多時間。”

見三位軍事主官已經統一了意見,朱大典自然不會再出言反對,事實上這也是他的初步想法。因此,思索片刻之後朱大典便同意了下來,朝三人吩咐道:“那好吧,撤退時間便定在酉時三刻(傍晚六點左右),具體做法按照原來的部署執行。你三人回到各自營中之後,抓緊時間準備,檢查各項事宜有無紕漏,關於撤退時間先不要宣佈,等到正式撤退前半個時辰再告知於營中將士。”

“遵命!”

……

事實證明,龐嶽的預料還真是沒錯。下午,清軍的火炮雖然再度打響,但炮宣告顯稀薄了許多,並且只持續了一個時辰左右便徹底停了下來。看來,多鐸也不想把攻城用的彈藥全部用來把野地砸得稀巴爛。

炮聲雖停,但清軍仍然保持著對明軍的壓力,黑壓壓的大軍開出大營列陣,在明軍火炮射程外虎視眈眈,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發起進攻。此外,其營地中的望杆車也全部移動到了南端,不用想也能知道,其上肯定有士卒正在用千里鏡瞭望明軍大營的動靜。另有持續不斷的小股騎兵奔到明軍營地近前,小心地觀察著各種情況,被明軍趕走一批又來一批,可謂鍥而不捨。

……

等到天色開始擦黑的時候,清軍營地中望杆車上的瞭望哨終於看到了明軍營地方向有了異動,迅速彙報給車下值哨的官佐,值哨的官佐又迅速將這一重要情況彙報給了主帥多鐸。

得知這一情況的多鐸放下手中的飯碗便與眾位清將一起來到了指揮台位置,此處也有數米之高,雖然不如望杆車上望得真切,但也能看見大致情形。

舉起千里鏡,藉著夜幕降臨前的最後一點亮光觀察了一下明軍營地方向之後,多鐸心中大定,明軍終於撤退了。

“豫親王,明狗已經開始後撤,我軍要不要追擊一番?可不能就這麼便宜了他們!”滿洲鑲藍旗固山額真伊爾登向多鐸建議道。

多鐸不以為然道:“眼下撤走的多半是明狗的輜重和輔兵,你看他們的防線上,守軍數額與前幾天相比並未減少,這說明他們早有準備。再加之天色已晚,若是我軍貿然追擊,必定會平添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聽多鐸如此一說,伊爾登便沒有再堅持,不過心中卻是暗暗地道:難道一向以勇武著稱的豫親王也開始顧忌傷亡而不敢出戰了嗎?

至於伊爾登內心的想法,多鐸既然是無從知曉的,拒絕了伊爾登的提議之後又朝著身邊的眾將道:“不過,明軍卻是註定要全軍後撤的,最遲不會超過明軍上午。到那時,本王定要親自過去看看,這個阻擋了我大清王師三天之久的營寨究竟有何不同。”

第六十六章 囂張

ps:(謝謝“小說天地123”書友的慷慨打賞!另外,到了中旬了,諸位書友如果手裡還有票票的話。;!。。嗯。。。就支援一下吧,胡楊林在此謝過了!作為回報,胡楊林會更加努力地構造後續情節,爭取帶給大家更爽快和愉悅的享受。)

與此同時,長沙城北門城樓。

湖廣總督何騰蛟、偏沅巡撫傅上瑞、監軍道章曠等地方官員以及長沙總兵王進才、武岡總兵劉承胤等本地或客軍武將正在城頭上緊張兮兮地看著城外的景象。

眼下,天還沒有完全變黑,站在城頭可以看清城外的大致情況,只見北門之外,大批軍隊正在忙著安營紮寨,從他們的旗幟上便可以看出,這不是大明的軍隊,而是清軍。如果再繞到西邊的小西門或大西門,還可以看到,城西的湘江上停泊著密密麻麻的水師戰船,西岸也有一支軍隊在紮營,戰船上和營地中飄揚的綠旗同樣顯示了他們的身份。

這支清軍正是受多鐸派遣,從水路進發攻打長沙的先頭部隊,包括滿洲鑲藍旗、恭順王孔有德部、河南綠營張應祥部以及嶽州和武昌水師,水陸交加共一萬七千餘人馬,按照多鐸的交代,這支先頭部隊的主將為孔有德,這一任命讓鑲藍旗梅勒章京藍拜不大服氣,也讓孔有德感恩戴德立誓報效。一個多時辰之前,這支清軍前鋒於抵達了長沙城下。

……

早在今日清晨,何騰蛟便得到了朱大典派快馬送來的警訊。當得知有一支清軍繞過湖廣鎮的防線直逼長沙而來時,他也立刻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緊下令緊閉各大城門、全城戒嚴,並抓緊時間組織軍隊防禦。臨近中午的時候,武岡總兵劉承胤與常德副總兵王允才率領著本部人馬抵達長沙城下,聲稱是得到了督師朱大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