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3 / 4)

身後的兩名驚魂未定的綠營哨官問道。

“回大人的話,大概…大概有兩三百人。”一名綠營哨****戰兢兢道。

清將沒有說話,而是面無表情地看向了另一名綠營哨官。

“沒錯,就是兩…兩三百人。”另一名綠營哨官也誠惶誠恐地附和道。

“哼!”清將不屑地哼了一聲,語氣中帶著無盡的蔑視,“你們這些無用的尼堪(滿語詞彙,意為“漢人”),每年耗費大清那麼多的糧餉,卻被只有你們一半的偽明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大清的臉面都讓你們丟盡了!”

在這一時期,漢軍八旗中各旗的旗丁都是漢人,但是許多軍官職務卻由滿人或者蒙古人擔任。不過,眼下這個嘲笑漢人無用的清將既不是滿人也不是蒙古人,說到底,他以前也是漢人,而且還大有來頭。

這名清將名叫塞尚濱,姓寧爾佳氏,是這支漢軍鑲白旗騎兵的最高將領,原本是牛錄章京,由於此次領兵出征,便加了甲喇章京銜。只見這塞尚濱三十上下,長著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一臉絡腮鬍子,也算得上相貌堂堂,可是一副五短身材卻與這堂堂的相貌有些不大相稱。雖然有著這麼個不足,但他的來歷卻不同一般,他的遠方叔祖便是當前的內弘文院大學士寧完我。

雖然有著這麼一個有背景的叔祖,但塞尚濱能有今日的職位也是完全靠著他自身的努力換來的。就在十五年前,他還是滿洲鑲白旗下的一個漢人包衣阿哈,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被選入輔兵隊伍,憑著自己的努力表現獲得了主子們的一片好評,得以被抬籍入旗,調入鑲白旗下的漢軍牛錄中充作了戰兵。等到皇太極即位,設立漢軍八旗,在屢次作戰中表現突出的塞尚濱便被提拔為漢軍鑲白旗的壯達(什長)。

再後來,嚐到了甜頭的塞尚濱更加堅定了為大清效力的決心,幾乎參與了之後後金軍和清軍對明軍的所有大型軍事行動,崇禎九年和崇禎十一年的兩次破口入寇,崇禎十四年的松錦之戰,崇禎十七年的一片石之戰等等,在這些行動中戰功赫赫,官升至牛錄章京並被賜姓寧爾佳氏。從此以後,塞尚濱便將自己的名字從原來的寧二蛋改成了現在的名字。經過這麼多年的征戰,塞尚濱早就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滿人,所以才會如此輕蔑地嘲笑漢人無能。

“大人快看!”正在塞尚濱在嘲笑著綠營兵無能的時候,身邊的一名分得撥什庫指著村口方向大聲怒吼起來,“那些下賤的尼堪居然用這種方式來羞辱我們的那些死去的勇士!”

塞尚濱順著分得撥什庫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村口的樹上倒掛著一連串無頭的屍體,從他們身上那尚未剝去的精良鐵甲便能看出,那是此次跟隨綠營一起行動的鑲白旗巴雅喇營的勇士,而且隱隱約約還可以看到村中有身著紅色衣甲的明軍在行動。

“大人,快點下令進攻吧!剁碎那幫該死的尼堪,為死去的勇士報仇!”這名分得撥什庫雙目盡赤,怒吼道。他是真正的滿人,同胞哥哥便在這批巴牙喇兵當中,如今見哥哥凶多吉少,他已經怒不可遏。

“好!”塞尚濱重重地點下了頭,咬牙切齒道,“該死的尼堪,膽敢如此羞辱我們的勇士!今日便讓他們見識一下八旗鐵騎的厲害!”。。)

第三十三章 小勝,賜字

隨著那甲喇章京塞尚濱的一聲令下,漢軍鑲白旗清兵們立刻行動起來。

大概一隊五十餘名披甲戰兵和一百多名輔兵離開大隊催馬前行,向村子方向繼續推進了數十步之後立刻下馬,操起各種武器,順刀、虎槍、鐵胎弓等等,在兩名分得撥什庫的指揮下來到村子北面排成了八旗步兵進攻的慣用隊形。手持刀盾斧等沉重短兵器的披甲戰兵在前,一些善射的輕甲輔兵緊隨其後,隨時準備對明軍進行壓制。

而剩下的一百多名披甲騎兵和一百多包衣阿哈則則繼續留在馬上,由塞尚濱親自指揮著,在村子邊緣虎視眈眈,準備在進村的同伴將明軍擊潰之後便進行最後的突擊,將逃出村來的明軍潰兵徹底剿殺乾淨。

至於派進村的這二百多戰兵輔兵是否能將明軍擊潰,塞尚濱覺得也沒有任何懸念,他之前便已問過多名敗逃回來的綠營官兵,得知明軍不過兩百人出頭。既是如此,他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想當年的松錦之戰,他可是帶著數十騎便殺得數百明軍狼狽逃竄,幾天前的湘陰之戰,明軍的戰鬥力更是讓他鄙視不已。雖然眼下村中的這股明軍曾擊敗過兩倍於他們的綠營兵,但塞尚濱也僅僅是把原因歸結為綠營兵的無用而已。

抬頭看了看天色,塞尚濱覺得在天黑之前結束戰鬥是完全沒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