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出”和“入”二者的底蘊很豐富,對於個人而言,其範圍很大,二者相輔相成。“入”
是體現在法相上的善、用,有時難以把握,甚至會出現偏執。我反思個人的經歷有如下的不足:1、做事不踏實、
不自然、或不負責;2、缺乏主觀熱情、消極等待而不是積極創造;3、縮手縮腳、不能脫開自我;4、將懦弱、冷
淡、無原則屈從誤認為善良;5、對於他人的意見和不滿,沉默而不積極反思自己誤認為忍辱;6、由於習氣而將放
逸誤認為隨順,等等。敬請老師指教,謝謝。
以下僅供參考。
所謂的“出世之心、入世之行”不是自命清高,而是一種慈悲的心態,以慈悲地心態入世,做利益眾
生的事情。這一點不能錯。這樣一來,“出”與“入”就是一體的了。慈悲的心行即是脫俗的“出”,又是積極的
“入”。
如果用慈悲心來指導自己的心行的話,那麼首先就要有責任心。由此就會幫助逐漸克服相關習氣而達
到:1、做事踏實、自然、負責。2、關心他人,為人熱情。3、敢為天下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具有開拓創新意識,更好地造福他人。4、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冷漠。5、不斷地自責、自省、自糾。6、嚴格自律,
不對自己放任自流。
如果沒有責任心和慈悲心,上述對自己的改正與提高則是空談。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紮紮實實、一點一滴地做好身邊的小事,這是最基本的。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長
足的進步。
2007年8月20釋出於雅虎部落格 。 想看書來
188、佛在懺悔什麼?
188、佛在懺悔什麼?
博友留言:請問老師,在講故事中說到,佛沒有任何過錯,那他在懺悔的時候懺悔什麼內容呢?這是在
中道行事嗎?
我們在故事中提到,佛雖然沒有過失,但是他仍然懺悔,其目的就是為大家作表率,號召大家都要懺
悔、自省。
沒有過失還懺悔什麼呢?例如可以進行如下懺悔:
1、可以懺悔自己高標準地為自己的弟子負責,責任心進一步提高。
2、可以懺悔進一步地無畏,為度化眾生做出更大的貢獻。
3、可以懺悔更加善待眾生,和更多的有緣人結緣。
4、可以懺悔為眾生作更大地福田,使他們幸福美滿。
5、可以懺悔自己要忍受更多的痛苦,去度化眾生。
6、可以懺悔自己進一步宣講更多的佛法,希望更多的人早日成就道果。
7、可以懺悔自己進一步愛國、愛社會、愛眾生。
8、可以懺悔自己幫助眾生解決更多的疑難問題。
9、可以懺悔自己幫助眾生去除更多的煩惱、執著、習氣。
10、可以懺悔造福眾生的理想誓願更大些。
11、可以懺悔自己的心胸更開闊些,更謙遜些,更包容些。
12、可以懺悔自己的能力與智慧再增加些。
13、可以懺悔自己的視野更開闊些。
14、可以懺悔自己的禪定力、忍辱力更大些。
15、可以懺悔自己更樂觀些。
16、可以懺悔自己更穩重而不聲張些。
17、可以懺悔自己更加嚴於律己些。
18、可以懺悔自己更要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
19、可以懺悔自己面對別人的無端指責,更要做好三念住。
20、可以懺悔自己在宣講佛法時更好地圍繞一法印和三法印。
21、可以懺悔自己要更加地無私、大我。
22、可以懺悔自己進一步不間斷地宣傳和講解佛法。
23、可以懺悔自己更進一步不貪圖享樂,不放逸。
24、可以懺悔自己更加真誠待人而不虛偽諂媚。
25、可以懺悔自己更加註重威儀、禮貌。
26、可以懺悔自己進一步節儉生活。
27、可以懺悔自己進一步同情更多生活貧困和處於苦難中的眾生。
28、可以懺悔自己為了他人的幸福而忍受更多的非難、孤獨與寂寞。
29、可以懺悔自己敢於承擔更多的壓力和風險去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