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4 / 4)

,他們只看到快樂、國王般的豪奢生活和打扮美麗入時的美女。(同前二九九經)” “能擺脫所有幻想、錯覺,能超越執著,毫無牽絆,能無所畏懼,這樣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同前六二一經)恰似露珠在荷葉上不久留,恰似芥子在錐尖上停不住,一個毫無貪念的人,這樣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同前六二五經)一個睿智的人,一個洞察的人,一個已達到最高目標的人,這樣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同前六二七經)” “經由精勤的努力和純正的學習,經由棄絕那些桎梏人的俗智和成規,他成為婆羅門。這就是婆羅門的最高境界。(同前六五五經)”

由此可見,佛教吸收和繼承了古代婆羅門的部分優秀思想,但對當時的新婆羅門教(印度教)是持否定態度的。釋迦牟尼佛提倡因緣和合,否定新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創世說。這是佛教與新婆羅門教(印度教)的本質區別。但是佛教又不同於古代婆羅門教。釋迦牟尼佛提倡眾生平等,否定古代婆羅門教的階級觀念,這也是佛教和古代婆羅門教的重要區別。因此說,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經過艱苦卓絕的實證,對古代婆羅門教揚棄地吸收之後,更加利於眾生的理論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佛法,明辨是非。

2007年7月5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65、鐵刺林地獄你怕嗎?

65、鐵刺林地獄你怕嗎?

一位朋友留言:老師,請您再講講關於驅除邪淫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問題。

以下僅供參考。驅除邪淫的現實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為了維護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