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小說:諾貝爾傳 作者:無邊的寒冷

來維持那麼多的常備軍了。”

一八九三年一月,他又寫道:“我很願把我的部分財產留作一項基金,以便用來每隔五年頒發一次獎金(比方說發六次吧,因為如果在三十年內,人們還不能成功地將現今的社會狀況進行改革的話,那麼,我們將不可避免地墮落到野蠻中去),獎勵那些以最有效的方法為實現歐洲和平作過貢獻的男人或婦女。我講的不是裁軍(因為我們只能慢慢與謹慎地達到這一理想),也不是那種強制性的仲裁。但是,我們能夠而且應該至少很快達到這樣一步,即所有的國家都相互承擔義務,來共同干預對付和平的破壞者。這將是使得戰爭不可能發生的手段,並且是迫使最殘暴無理的國家或者接受仲裁或者保持安靜的一種辦法。如果三國同盟能夠包括所有的而不是三個國家,那麼,和平將會在今後幾個世紀內得到保障。”

在這裡,我們又一次遇到了那位充滿了內在矛盾的阿爾弗裡德·諾貝爾。作為一個異常尖刻、並且在大半生涯中持守如恆的悲觀主義者,竟然在他心靈的深處是一位他從來不曾是過的最堅定的樂觀主義者。他多少是一個夢想家,相信一般開導的高貴力量,相信科學使人類幸福的能力,並且相信持久和平將取代“武器和其它中世紀的遺物”。那就是為什麼他能夠說出:“傳播教導就是傳播繁榮——我指的是一般繁榮,而不是個人致富。而有了繁榮,作為黑暗時代遺物的多數邪惡將會消失。征服科學研究和它不斷擴大的領域,喚起了我們這樣的希望:那些細菌從靈魂到肉體將會逐漸被消滅,未來人類進行的唯一戰爭,就是反對這些細菌的戰爭。”

他也相信婦女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一八九六年二月他曾寫道:“任何走向和平的有價值的一步,都將結出果實來;而朝著這個方向取得真正偉大進步的使命,將會喚醒一切善良與真誠的婦女們的思想感情,而她們的這種思想感情,將會傳播到後代身上。將來的年輕一代的頭腦,將要受到它的鼓舞。”

這幾行字是在他去世那年寫的。它表明他對和平的熱烈興趣一直懷抱到那麼久,並且按照他自己的思想方法加以塑造,一直髮展到一八九五年在遺囑裡所表達的最後形式;這種和平熱情,,一直陪伴著這位理想主義者和世界主義者,直到他的生命結束的時候。

阿·諾貝爾生活中的女性

阿爾弗裡德·諾貝爾終生是個單身漢。在一些關於他的書裡,曾有這樣一個說法:對於這位不平常的、拘謹的人來說,唯一真正有意義的女人,就是他的媽媽安德烈特·諾貝爾,她的母家姓為阿爾塞爾。我們知道他的親密朋友很少,而他又總想遠離人群。他對女人也是這樣。他認為自己丑陋,沒有吸引力,但他重視知識婦女的社會,每當有時間就到那裡去。在他那些經常是妙語如珠的書信裡,他曾對投合他的興趣與經歷的婦女,作過很多精闢的評論。

他從他那位不平凡的媽媽那裡,繼承了她的貌相和很多優良品質,他顯然也是她最得意的一個孩子;在這位母親的一生中,都受到他巨大的尊敬和孝順。他們之間的相依為命使得他們的生活無論在幸福或逆境中,都過得很充實。

最近的研究,以及某些無法得到現在已經死去的人同意因而在本世紀五十年代前不能發表的檔案表明,那種認為在他的私人生活中沒有別的女人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至少有另外三個女人曾經進入他的生活。

前面已經引用過他的那首自傳詩《一則謎語》。這首詩是在一八五一年他第一次到國外進行學習旅行期間或此後不久寫的,在這首詩裡,他曾傳記性地描寫了巴黎的光明面與黑暗面。從這首詩裡,我們還知道他在那裡逗留期間,曾包括著他的第一次熱戀。當他深切感到孤獨的時候,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既好且美”的姑娘,這位姑娘回報了他的愛情,並且給了他直到那個時候“一直象枯燥的沙漠一樣”的生活以愛情,使他第一次嚐到著迷的幸福感。他們成為“彼此的至福”,但是,他們的幸福不幸為時不長。當他還在巴黎的時候,她突然死去,這給他帶來了第一次辛酸的失望。他對年輕時代這一強烈的悲痛作了描寫,說這種悲痛使得他“這個在繁忙世界裡的孤獨行路人,決心把他的生命獻給高貴的事業。從那個時候起,我就不曾享受到人間的歡樂。……但是,我已經懂得去研究大自然的知識,去領悟它的篇章,並從它的深邃裡,來為我的憂傷汲取一種安慰”。

這個不知名的姑娘,早就消失在時間薄幕的背後,但這件事在阿爾弗裡德·諾貝爾的敏感的腦海裡的長期影響,卻是不言而喻的。

就我們所知,在他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