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動物那裡,幾乎都是雄性在覓食,是生產的主要力量。原始社會也一樣,男人在外採集、捕獵,女人在家養育孩子或同樣出外捕獵或手工製作,但很難直接斷定男人就是次要生產力的代表。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我們的慣性思維。在人類戰勝自然災害以後,人類的生產力主要集中在體力、腦力等方面,但是,在人類還沒有超過動物的數量、還沒有能力戰勝自然災害的原始社會,生產力並不是今天我們認為的生產力,而是指人力。也就是說,人的多少是真正的生產力。女人能生孩子,且能生很多很多的孩子。生產力就體現在生育上,這就決定了女人的地位。
第二,政治、哲學、宗教原因。在母系氏族時代,人們對性的認識多集中在女性身上。人們發現,只有女性才能生育,男人是不能生育的。那時,還沒有制定的婚姻制度,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麼,憑什麼來確定社會的關係呢?血緣。事實上,直至今日,血緣關係仍然是社會中最核心的法則。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這個細胞就是靠血緣來紐結的。在母系文化時期,人們更是靠這個鏈條來維繫社會的。所有被生的人都由母親來撫養,也便自然而然地團結在母親的周圍。這樣就在一個族群中出現了一個老祖母的形象。女媧大概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老祖母的代表。老祖母形象在很多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