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愛與性的秘密 作者:左思右想

學家關注的重大題課,同樣也是稍稍有點文化的人們非常迷惑的問題。但是,我的一些基督教朋友們不大同意人類曾經存在母系文化的觀點。

在我看來,要探討母系文化存不存在的根本理由,一是尊重歷史,尋找歷史的真實軌跡;二是尋找兩性文明的源頭,為今天的兩性存在尋找道德價值依據。第一點人們很容易理解,但第二個原因就不大明白了。為什麼呢?教科書上講人類曾經存在過母系文化,但人們也只是“嗯”一聲,並沒有在意它存在的真正讓人驚心動魄的原因。正如榮格所說的那樣,人類其實多在一種無意識存在中隨波逐流。

假如我們真的肯定人類曾經有過母系文化時代,那麼,一個重大的轉折就開始了,即我們今天所有的父系文化下的兩性價值觀、倫理觀都將被顛覆。事實上,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以及全世界還在瀰漫的性革命都與此相關。因為一個重要的前提產生了:女人曾經是兩性的主導者,女人的智慧曾經改變了人與動物的格局,奠定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女人的處女膜並不重要(男人的處女情結也就很可笑)。於是,我們發現,現在所有的道德倫理觀念都是父系文化的產物,是值得懷疑的,人類需要一套新的倫理道德觀念。

我們真正來到了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但這並非是悲劇,恰恰相反,是幸事。發現母系文化的存在使我們終於窺見道德的源頭,也使我們得見一切罪惡觀念的源頭。一切都需要重新命名,一切都需要解構同時也需要重構。過去我們根本不知重構的根據在哪裡,那麼,今天我們應該知道了,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兩性平等觀念。從中國哲學上講,還是陰陽平等觀念。一陰一陽謂之道,但此道並非老子所講的以陰性為主的虛靜之道,也不是孔子的以陽為主的儒家之道,應該是陰陽互動的平等之道。

因此,假如我們不是從*的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劃分歷史,而是以兩性的歷史來劃分的話,歷史只有四個階段:1。原初階段,也即混沌時期;2。母系文化時期(基本上可以說是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3。父系文化時期(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都是);4。兩性平等時期(我們還只是在啟蒙時期)。當然,這樣一個劃分還是與*的一些觀點基本吻合,但我認為,只有這樣來認識人類的歷史,才能從根本上知曉文化的根源。

2

從兩性關係來看,人類經歷了原始群婚制、血緣婚、普那路亞婚、對偶婚、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等。在對偶婚以及之前的兩性關係,基本上都是母系氏族文化的產物,一夫多妻制和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父系文化的產物,而現代的一夫一妻制才是兩性平等時代的產物。為何這樣講呢?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基督教的婚姻,而基督教是在父系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宗教。上帝造人是按自己的形象來造的,第一個造的就是男人,其男權思想是顯見的。那麼,母系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主義學者認為是經濟的原因,即生產力決定一切。事實上,要解釋母系文化產生的原因並非這一單純的原因。人類學家發現,還有很多原因。比如,雖然我們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西方學者認為,這個翻譯是有問題的,應該是,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我沒有深入研究,不能評價之),但事實上,人類社會的發展往往是受制於形而上的哲學和宗教的影響。我們常常講,中國的文化不能有大的發展是因為我們沒有哲學的發展,中國的社會也一樣。另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例子是共產黨從國外借的*主義哲學。如果我們沒有這一種哲學,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社會,也不會有今天的經濟。從這一點來看,哲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母系文化到底是怎樣確立的(2)

哲學顯示了人的主動性,顯示了人與動物的不同。但實際上,通俗一些來講的話,哲學才是真正的政治。從歷代王朝的更替來看,政府在常常變換,但政治不是在常變。從政教合一的國家來看,宗教(更高層次的政治)才是政治的靈魂,政府只不過是執行者而已。

那麼,我們要尋找母系文化形成的真正原因,就不能單純地從生產力這一方面來考察了。我們必須尋找到母系文化的智慧即哲學或宗教,才能真正瞭解其靈魂。

因此,在我看來,母系文化形成的原因應該有三個:

第一,經濟學原因。過去我們對母系文化的認識是有侷限的,總認為在那個時期女人是生產力的主要代表,因為女人會手工。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疑問,即男人在當時難道是次要的生產力代表?人們發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