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果能給予理解並保持沉默,或者採用不讓孩子丟面子的方法提醒他注意,孩子自然會反思,誰都不會喜歡那種因為說謊而每天忐忑不安的心情吧。
17。 孩子突然變得很衝動,總是發火,如何化解呢?
經常能接到從初二到高三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家長打來電話諮詢:“我的孩子最近脾氣特別不好,沒說兩句話就生氣了,還經常跟我發火,我都不知道為什麼,也不敢跟他深談。這時候的孩子怎麼跟他溝通呢?”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被引爆的可能,說不上會發生在什麼時候,有一句話不對他的心思,“戰爭”就可能爆發了。家長內心特別苦悶,想教育孩子,又不願意跟孩子發生衝突,不忍心看見孩子不高興,既氣憤,又無可奈何。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如此易怒,又有什麼好的辦法化解呢?我們先從一個案例說起。
■
前幾天接到了一個案例:孩子讀初三,某市重點學校重點班學生。初一時他學習特別好,一直在班級前10名,現在落到班級第56名(全班共65名同學)、年級第600名(全年級共1 800名學生)。母親為此很焦慮,認為可能是因為家庭氣氛不好,而且前段時間爸爸打過孩子兩次。假期的時候家長想讓孩子補習功課,但孩子就是不願意,而且給他制訂的學習計劃也不完成。母親知道問題出在家庭和親子溝通方面,但就是解決不了,因此來諮詢。
透過跟家長談話的過程我發現,這個家長非常喜歡抱怨,抱怨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如果不是我極力提示,她恐怕從頭到尾也不會說孩子一句好話。更糟的是,她的這種習慣直接影響了孩子,使孩子不但反感,而且還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家長的這種不良習慣,遇到問題時不積極地想辦法解決,總是採取抱怨的心態來看待問題。
■
從初三到高一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身體和心理成長速度不一致,所以經常會有很多情緒控制不了,明知道父母說的是對的卻忍不住要反對。這是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在作祟。
■
首先,多注意孩子的這種反應。孩子自己的事情多讓他自己做主,即使孩子的決定不對,家長也不要直截了當橫加干涉,而是要想辦法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其實最終的決定是父母當初的決定,但是父母的正確引導,使這個決定從孩子的口中說出,其執行效果會截然不同。原因很簡單,前者讓孩子感覺是在為父母做事,後者則是為他自己做事,誰會不為自己的事上心呢?
另外,要順應孩子的變化。既然孩子已經長大了,我們就不能再固執地守著原來那些曾經有效的方法不肯改變。孩子要樹立自我,我們就幫助他樹立自我。比如家長要多示弱,家裡的事情、家長的事情多徵求孩子的意見,認真傾聽並接納其中合理的部分。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感覺到家長對他的信任,這樣不但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無能,反而會使孩子感動,會覺得父母*、善解人意,同時也能換回孩子對父母更多的理解。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成長篇(22)
最後就是要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想讓孩子做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做好榜樣。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孝順,就要在孩子面前多照顧自己的父母;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誠實守信,自己就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時候不要亂承諾;父母如果希望孩子熱愛學習、有主動學習的願望,父母自己首先要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每天不經意間做的事應該是拿本書看,而不是把孩子趕到房間裡去學習,自己卻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家長如果想讓孩子不要有那麼多的藉口和抱怨,自己就要首先多從積極的角度考慮孩子的問題,這樣孩子也會減少對家長的抱怨。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經常聽到母女的對話——母親:“你怎麼就不能像隔壁小麗那樣刻苦學習、成績優異呢?”女兒:“那你還不像我班小丫她媽那樣善解人意呢!”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其實就是模仿,所以當一個喋喋不休的“教育家”,不如當一個快樂的好榜樣!
最後的最後,如果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以上的榜樣實在做不好,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少要求孩子,免得孩子覺得不公平或不信服。不是有人說“不要求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嗎?
18。 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說了他很多次都不聽,怎麼辦?
孩子做事拖拉的現象可以說很普遍,不光是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金戰網上就經常收到家長的留言:“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