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非定律”行走的原因,亦即“預期會出錯的事,終究打破這個預期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強自我意識,調整思維。”
8。 從生活上改善抗壓能力的三大方法(2)
確實,人生總難事事順心,也因而充滿挑戰,但如果每次都把挑戰看成壓力,則自然是壓力重重、無以復加。其實很多時候,只要從不同角度面對就會有不同結果,就是因為壓力造成的健康問題是在於“反應”而非壓力本身。既然如此,從生活上改變負面想法,就是提高抗壓能力最重要的一步。
1。 學習主動掌控
因為人一旦感覺無控制能力時,大腦理性分析中心就會停頓,只會作情緒性反應,陷入“自我打敗”的思考方式。
●由於負面想法幾乎都是自動想法,所以我們需要不時自我提醒,也就是要隨時察覺自己的想法,做出修正。
●很多時候的壓力,都是和心理上覺得孤立無助有關,這種感覺往往是長期“學習無助”而來的結果,亦屬部分人的“人格特質”,要除掉這種特質,就必須積極學習樂觀態度。例如,把壞的狀況看成最壞不過如此,把它當成是短暫的、偶然的,進行自我對話,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克服等等。
●有些人感到面對任何壓力都很痛苦,這是由於他們長期自我設限,讓思維停頓在過去的體驗中,認為自己缺乏控制壓力的能力,但實際上可能只是從未嘗試而已。這也屬於一種“學習無助”的行為。所以記住,凡事先不要往壞處想、遽下結論。
●另一種情況是過於把“事件表面化”,只根據個別有限資訊,便做出全部負面的結論,例如工作上遇到一、兩次障礙就認定自己毫無能力,從此缺乏信心。其實換個方式,嘗試只做個人能力範圍內的事,認識您能夠認識的事情,循序漸進,則壓力自必下降,記住:“不妄作,則身安。”
●還有一種“自我打敗”的思考,就是認為放棄自己所有的想法,壓制自己的要求,每件事都附和別人,就可與人融洽、沒有壓力。但這種隨風擺柳的“順民”心態,最終卻可能變成“我是受害者”的結局。所以適時表達想法和需求,更能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亦即做到了主動掌控。
●最後,當然不能把“主動掌控”變成“全面控制”。我們應該認識到生活中,並不需要大小事情都在我們的控制之內,如果要凡事都可預期,這既不可能,也不切實際,應該欣賞及感激能掌控的部分。畢竟,什麼事情都在掌握之中,人生有何挑戰?只要記住“不妄求,則心安”就夠了!
儘管生命中許多事情的發生是難以預期、難以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控制我們對事情的反應。近年來,流行語中的“酷”,其實就是一種帶有控制壓力反應的方式,“泰山崩於前”,仍能面不改色,雖然有點誇張,卻是抗壓能力強的寫照。其實能把握“掌控”技巧,就是增強了抗壓能力,只是必須謹記:“是掌控自己的生命而非他人的生活。”學習可彎曲但不要折斷,要追求卓越而非完美,不要為了別人的期望而變成奴隸,目標可以訂得高,但應符合現實。畢竟,“快樂”是每一個人的生存權,而無法“釋壓”卻是快樂最大的障礙!
2。 尋找支援:找回自己,重新定位。
認清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尋找適當渠道的支援,是另一個提高抗壓能力的方法。不管是家庭、朋友、同窗還是心理諮詢、社群機構、宗教團體,儘量找到可信賴的人,傾吐心聲是疏解情緒壓力很重要的方法。在生活中建立這類可支援你的精神資源,是活在“病態年代”必須要做的事情。
3。 適當釋放、捨得放下
能夠把壓力放下,等於找到“再生”的力量。當您無法把壓力轉化時,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放下。所謂“如釋重負”,當感到工作或生活把您壓得喘不過氣、身心俱疲時,適時“暫停”就是最佳方法。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意即再蓄動能,只不過大部分人往往知易行難。關鍵其實在於能否思考生命的意義,作出適當的取捨。不過即使無法停頓,還是有下列三大方式可以釋壓:
●體力消耗:運動或勞動,只要不致過度勞累,就是符合壓力反應的“打”或“跑”反應(見第八章),因此可藉以降低壓力。
●口頭方式:可透過傾談、大叫、謾罵、哭泣等方式把壓力釋放,只要沒傷害第三者,這不失為一種短暫有效的方法。來一個“盡訴心中情”,確實可把壓抑的情緒宣洩出來,降低壓力反應的程度。其中放聲痛哭、淚流滿面,更是疏解眼前壓力的最佳方法。研究發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