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沒有?印度的8000萬英鎊財政全是溫莎的囊中之物,光是這一筆財力砸過來當軍費,我大清就槓不住。不要說比科技、工業、威望,比錢我們也沒法兒比啊。
我大清財政也有6000萬英鎊的收入,可是不能全用來當軍費,還得過國會曾紀澤那小子的一關。真心不可與溫莎大財閥鬥啊,能忍則忍。”
盛宣懷一有機會就跟左大人宣傳溫莎軍閥的恐怖,搞得好戰的左大人一直下不了決心,太平洋艦隊都把日本九州島圍了多少天了一直沒被總理批准總攻。文斐司令其實也怕把唐校長招來親自幹涉,所以非常諒解上鋒
第313章 都市農業
雞肉的味道差別不大,魚類的差別可就大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於海洋,這裡的生物種類為世界之最。都市居民的未來廚房裡可能是左雞舍右魚箱,多樣化的魚類又給主人帶來了多樣化的需求——除了吃飽,還可以享受健康與美味。
跟溫莎公社的自給農場理念一樣,經過特殊對待的魚箱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吃到奢侈的美味。目前,三文魚的飼養還不發達,是一種昂貴的食材,因為海中捕撈的成本居高不下,內陸城市更是如此,歷史上百多年之後三文魚也不是老百姓天天能吃到的。
唐寧特別關心的這種魚的“廚房養殖化”,因為它的味道鮮美不說,還少刺多蛋白,所包含的脂肪是對心血管健康特別有利的深海魚油。淡水魚如大清國常吃的四大家魚草魚、鯽魚、青魚和鱅魚的成長期為半年到一年,而三文魚的成長期約三年,即使是能夠養殖也會至少比普通魚貴好幾倍。
三文魚之所以要三年的成長期,跟它擁有“過冬基因”有關,即在食物的冬天減少生長速度以維持生存,跟冬眠的原理差不多。
在可控制環境下飼養三文魚,至少可以把三年的生成期縮短為兩年,因為恆溫機制會把水溫長年控制在最適合三文魚生成的16至18度之間,最大限度地減速少三文魚啟動過冬基因的時間。
三文魚就是前文所述的鮭魚,熊的食物,撫育滋養森林的生物,它擁有強洄游性,沒有逆流不幸福!所以飼養三文魚還有一點特殊性,要給它創造一個逆流環境。普通的魚箱0。5米寬度就足矣。
三文魚的魚箱至少要1米寬度,並且一個單元不再是1乘以1的規格,而是整個1乘以4的空間聯合起來構成一個環形,有點像400米的標準田徑運動場。三文魚運動場的四個拐角需設計出將水轉動起來的水車,模擬出大約每秒0。15立方米的流水。
有了人工水流,三文魚便可以愉快地暢遊在它們自以為是的逆流中,永不停息。
為什麼家庭養殖戶很難脫離都市農業公司(已定名)的控制呢?除了裝置原因之外,魚苗培育是個技術密集型的活兒。野生的鮭魚是會從海里回到出生地去產卵的,因此,科學家們要模擬這一切,剛開始時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比如溫度,鮭魚會洄游到河流的上游去產卵,科學家們估計其溫度會降到4到13度才行。懷孕的魚不樂意在“眾目睽睽”之下受精,保育員得手工把它的卵擠出來。雄魚的待遇也雷同。
跟我們大家想象的受精過程不一樣,魚類的受精現在變成了建築業的“攪拌機”作業,當然,得溫柔一點。四公斤以下的雌魚每公斤能產下約2000枚卵,精…液就好辦多了,每一萬枚卵大概只需要10毫升的精…液。
攪拌的力度、時長都用攪拌機精細地控制並且每一萬枚卵分成一個對照組,實驗各種溫度、濃度、時長、力度……等等。現在的資料只是養魚專家的預計而已,不同的魚類自然會有其不同的最佳引數。第一批是唐寧親自指定的“大西洋鮭”,他最喜歡的一種三文魚。
一萬隻卵還要細分為500份,每20顆左右的魚卵放在一起,分別用可重複使用的塑膠六邊形“蜂巢”保育箱分隔盛裝。這麼做的一個理由是方便清理被水黴感染的魚卵,大規模工業化保育魚苗之後,直接用機器來檢查每個小室,如有感染,該小室的20只卵全部丟棄。
因莫名原因死亡的魚卵很快就會惹起大面積的水黴,因此分室培養能保證成活率。魚卵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以供呼吸。這時候就會有大工業時代特有的壯觀場面:500個滴管給500個小巢室同時換水,其溶氧量、溫度、衛生度都嚴格地管控。
一萬個滴管組成的保育陣列可以在十分鐘搞定以億為單位的工作量,一個魚苗培育中心便可以供應一座大都市的三文魚家庭飼養魚苗。剛剛孵化出來的幼魚會吃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