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無神論者之不受待見。在有面包的時候,信仰的自由變成了更重要的精神食糧。
法國人民跟美國人民一樣崇尚信仰的自由,藝術家巴特勒迪正在為美法友誼籌集資金以建造“自由女神像”,不錯,正是那一尊。退位之後,唐寧向巴特勒迪表示願意為自由女神像出資,竟遭到巴特勒迪的拒絕,因為巴特勒迪認為溫莎財團是不自由的代表。
巴特勒迪表示:“並沒有汙衊溫莎先生的意思,只是溫莎財團的勢力已經大到讓全世界害怕,讓我們失去了免於恐懼的自由,如果溫莎財團的規模再小點,也許溫莎先生將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
現在,法國人氣最旺的國會議員雨果先生在他的個人網站上為自由女神像籌款,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得到了法國和美國人民的熱情回應。看來,自由女神像很快就要聳立在自由的紐約了。
看到溫莎大帝這麼好說話,法國總統放心地啟動了全民公投,法國正式退出軍事同盟,大批來自溫莎軍閥的先進武器運回德國。德國人則開心地接受溫莎軍閥仍然是德意志帝國的保護人,給他們省下大筆的軍費以提高國民待遇。
溫莎大帝表示非常遺憾,並稱雨果先生是個矛盾的理想主義者,既想成立歐洲聯邦,又想放任法國人的自由,不過,都無所謂,你們開心就好。16**事集團變成了15國,仍然無損超級洲際軍閥的威望。
在法國人就退出歐元區公投之前,法國的金融市場劇烈動震,把愛自由的法國人民都驚著了,一時間爭論陡然升級,原來統一的思想變成渾濁起來,公投的日期一再推遲,看樣子今看是沒著落了。
法國再次成為歐洲經濟最疲軟的國家之一,這就是自由的代價。
分析認為,法國人無法接受溫莎大帝的原因是他是一個征服者的形象,還把他們敬愛的皇帝給轟下臺並客死他鄉,而在德國,大帝是一個統一德意志的形象,並且是巴伐利亞公爵的女婿。
尤其是,德國人比較重視經濟、比較崇拜科技,因此,德國對於大獨裁軍閥溫莎大帝是最合適的,沒有之一。
大清國人可不會這麼解讀,總之,法國重回“非溫莎系”國家之列,讓他們歡欣鼓舞,有不少平民自發地放鞭炮熱烈慶祝,擾得街坊鄰里不得安生,這是大清國的一大特色,唐寧不在大清居住不知道其中的厲害。
茜茜對法國人的離心離德深表遺憾,法國第一夫人的地位就這麼沒有了。
唐寧說了一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雨果主動表示要退出溫莎理事會,唐寧很快批准了他的請求。法、普、美這歐美三兄弟終於重聚首,三國領導人不久就舉行了會晤,還邀請了左宗棠大人和俄國皇帝共商國是,五國號稱g6(兩個美國),一起扛起抗衡溫莎洲際大軍閥的大旗。
荷蘭這個時候已經差不多被溫莎財團控制了經濟命脈,再也沒有對抗溫莎財團的資本。荷蘭本是個重商的民族,他們因交通不暢經濟發展遲滯,引進了溫莎財團的空中列車之後漸漸地趕了上來,但因交通被溫莎財團控制,再也硬不起來了。
荷蘭人還出奇地喜歡迷你牧場技術,大量的牧場誕生,已經不是迷你級別的了,但使用了全套的溫莎財團技術。他們又用跟都市農業公司一起研究花卉的水耕技術,準備大力發展這一產業。
漸漸的,荷蘭人似乎在擺脫窮國的形象,牛奶、牛肉和花卉都賣得不錯。有了奶自然就忘了娘,荷蘭堅決不再參加他們變成g7,根據以往的經驗,g什麼什麼的都是坑爹的,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溫莎大帝坑得滿目瘡痍,等著瞧吧g6們。
第319章 飛來飛去
連井伊氏也受不了洲際大軍閥的巨大壓力,井伊直憲勸父親把月島小姐無條件釋放出來,(通訊雖然被切斷,但可以在被稽核過的情況下通訊,跟唐寧當時的待遇一樣),以便贏得唐寧的一點好感,為將來的談判增加一點感情籌碼。
現在是直憲說了算,在埋木寺“一心向佛”的井伊直弼知道唐寧的厲害,已經放棄了希望,正如直憲所言,把月島霏雪放歸。
唐寧很想去感謝月島,不過呢,他也並不怎麼信任她,決定悄悄地觀察一段時間再說,只用了幾天的功夫,月島就返回了自己的故鄉彥根城,不多久又去了古色古香的仍然由天皇作君主的京都,與家人在那裡做餐飲小生意,當起壽司西施來。
而原本冉冉升起的井伊財閥似乎也被日本人民看穿了,有識之士紛紛敬而遠之,唐寧雖沒有用什麼激烈手段,但敢跟井伊勢做大生意的人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