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開化國家,擁有相當有趣的文明和歷史,比如清國的美食就很棒,官僚文人為主體的藝術家也經常出現大師。中國的詩是最美的,因為漢字是象形字,人在寫詩的時候腦子裡能夠形成極其豐富的意象……”說到這兒,他對徐榮村道:“你的字寫得怎麼樣?要不要表演一下給女王陛下看看?”
念過書的中國人哪個不寫一手好字?老徐自然很得意,居然能在權貴面前表演書法。唐寧的中餐廚師偶爾寫寫毛筆字,所以他這裡也有筆墨紙硯。
唐寧特意讓老徐寫了幾個特別象形的,以示意偉大的漢字是如何優雅。
在用書法展現了漢字之美之後,唐寧又講中國的繪畫,與道教、佛教相結合,產生了非常獨特的審美觀,能用很有限的作畫工具和精巧不繁複的筆觸以抽象的風格寫意,注重大量留白,注重簡約,跟西方油畫動輒數月數年的寫實主義藝術形式大不同,中式繪畫講究一氣呵成,藝術與生活、修身養性結合起來。
一番話說得大家對中國藝術更是嚮往,萊昂內爾忽然道:“我們有可能把中國變成殖民地嗎?”
跟祖國有關的大事,徐榮村立即豎起了耳朵。
唐寧沉默了好久,才道:“漢族曾經有兩次被北亞戰鬥民族征服,除了滿清之外,上一次是蒙古人。這兩次,作為征服者的滿人和蒙古人都選擇了尊重漢族的儒家傳統,學習漢人的語言。忽必烈是統治漢族的元朝的開國者,他在中國的北方實行蒙古的制度,而在南方實行漢族人原有的制度,為此還跟自己同族的三個蒙古汗國鬧掰了。
這兩個民族為什麼要融入漢族文化呢?因為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最看重,自尊心最強,戰鬥力、學習能力、復仇能力都遠遠超過印度人。元朝和清國的統治者都不得不用漢文化來治理漢地百姓。大英帝國遠比蒙古騎兵要強大,但距離遠東太遠,要全面征服是相當相當有難度的,除此之外,要打敗中國的任何執政者都不難,1840年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萊昂內爾提出這個問題之後立即發現不太對勁,因為當場便有一個清國人,他們的美食還是清國大廚準備的呢,有點尷尬,可是唐寧這樣的說法又激起了他的興趣,原來唐寧對中國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又問:“照你的看法,我們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策略?現在商人們對中國的開放程度相當不滿,他們執行條約的力度實在沒有誠意!”
唐寧看了看身邊不遠處的徐老鄉,說:“我們現在假定徐先生是大清國的首富,那麼,他會不會在大清國擁有崇高的地位呢?不會的。因為他的地位不受法律的保護,一個小官兒,不用太大,大概一個省級,或者一個省內大城市的市長級別,就能夠讓中國的首富低頭。如果不服,官員會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來制服徐先生。苛捐雜稅啊,手續公文的拖延啊,大員、皇族要辦什麼差事啊。中國的買辦、幫辦,是跟我們的商人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的,只有中國建立起法制社會,保護私有財產神聖不受侵犯,才符合中國商人、外國商人的利益,商人是一個代表,其實,農民、工廠主、手工業者也是一樣的道理。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先生早已經在《國富論》中總結了英格蘭崛起的制度奧秘——我們建立起了有效的市場,透過法律和議會強化了市場公正的遊戲規則。我個人的不成熟想法就是,英國應當幫助中國建立起這樣的一種制度,這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除了公平貿易之外,假如中國實在不肯開放市場,即使訴諸戰爭,我們也要找一個尊重法律,尊重契約的對手。否則,就像1840年的戰爭那樣,簽了協約也白籤。我們的商人和外交官還會處於危險的境地。”
羅林森聞言叫好。萊昂內爾也點頭表示同意,假如中國人根本不尊重條約,怎麼打中國也沒用。
財政大臣伍德也來了興趣,說:“照你的意思,應該怎麼‘幫’中國建立法制?”
唐寧:“中國從來就沒有法制的傳統,要真正的建立法制,首先要從教育開始,而教育要從辦報開始,要在中國辦報,我們得找一個說一不二的勢力談判,跟他們簽訂條約。而如何找這個說一不二的人呢?慢慢找!現在正是最佳時期,因為中國的南方出現了反清武裝,這麼一來,就會出現各種勢力,我們可以在其中尋找一位說一不二的領袖,支援他辦報辦教育。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讓清軍或者太平軍那麼快的消滅對方,我們要玩平衡,誰弱就幫誰。一直到我們找到合適的能夠為中國建立新文明的領導人。”
伍德一邊點頭一邊笑道:“這個思路很有啟發性,要扶持一個講信用的政府,這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