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相處。
即使是像乙肝病毒、艾滋病毒這樣的可怕病源微生物,也經常潛伏多年之後才攻擊宿主。如果你在陌生的純淨的水域隨手掬起一口喝下,說不定你已經嚥下了數以億計的病毒,不過,這些異域病毒都是有自己的專業的,它們已經極為適應當地的環境,而對陌生的人類身體沒有感染能力。
幾乎所有的生物細胞都有其對應的病毒,而且與宿主們相愛相殺幾十億年不分離,從這個角度來說,病毒才是無所不在的生物鏈最底層。病毒可以是一種對宿主危害相當大的毒藥,所以病毒銀行可以說是毒藥銀行的延伸。
不過,病毒這種毒藥可比一般的毒藥危險多了。一個細菌從單一細胞開始分裂增殖,只消4。5個小時,就能變成萬億級的恐怖集合。而這些集合也能在差不多的時間全部變成某種強效專業病毒的宿主,且他們的生死全掌握在病毒的手中。
由於病毒的危險性極高,唐寧相中了北極這個風水寶地來建立全球最大的病毒庫,它與世隔絕,常年超低溫,有助於把病毒擴散時的破壞力降低到最小。其實,飛艇選擇北極航線的話,可以節約大量的燃料,因為歐美、歐亞之間很多的城市航線從途徑北極時更接近“大圓”,也就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直線。
唐寧將在北極點附近的永久冰層上規劃大型物流中心,主要是使用風力發電機組建立能源中心,使途徑北極圈的飛艇可以降落補給。而在這個物流中心再隔500公里的地方,就是病毒銀行的“金庫”所在地。
之所以要設立500公里這麼大的距離,當然是為了安全考慮,即使病毒擴散,也很難跨越500公里的遠距離傳播到北極物流樞紐去。而500公里的距離也並不遙遠,使得病毒銀行的工作人員擁有豐富的生活資源,他們的生活將並不那麼孤單。
你想,幾乎每天都有貨運飛艇從世界各大都市經過這個北極物流中心,那物流還能貴嗎?不過,顯然這個物流中心是給貨運準備的,一般不接下對北極很好奇的遊客,以免當地被髮展成北極旅遊中心,這對於靠近病毒銀行的城市來說是很不好的事情。
從物流中心寄送到病毒銀行所在地的包裹倒也罷了,反之,從病毒銀行寄出的包裹,除了科研人員之外,原則上不允許任何活著的東西出去,且死物也經過層層消毒,以確保他們死得不能再死。這些措施也是用來保證病毒銀行的生物危險品不能透過物流中心傳播。
跟毒藥的理論一樣,病毒也是很有用的東西,它的一個最大的生物學、藥學上的用途就是用來複制基因片段,將基因片斷與病毒整合之後,便可以透過給病毒餵食細菌等宿主來大量地複製某個基因,這是基因生物學的基礎技術之一。
為了推動病毒銀行的建立,毫無囚徒覺悟的唐寧這段時間正在大力釋放黑科技,將dna、rna等遺傳理論大肆發表於《自然》的網站止,引發了全球生命科技大發生的海嘯,幾乎波及所有對科學有興趣的專業及非專業人士。
這也是因為溫莎醫學院的生物技術研究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是時候公佈真正的生物科技了,只有dna這種東西浮出水面,科學界才會板上釘釘地將有機與無機的界限打破。
多年前唐寧在巴伐利亞國王的宴席上“預言”的雙鏈自我複製結構便是此時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原來它是dna。計算機使用零和一來記錄資訊,而dna則使用cg鹼基對和at鹼基對來記錄資訊,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方面,“造物主”跟人類科學家想到一處去了,只有最簡單的,才是最可靠的。
顯然只有生命的資訊是不夠的,dna如何表達自己的才是更重要的一環,這個時代就該蛋白質閃亮登場了,“受益於”病毒的威脅,dna必須深藏於細胞中央的“核”中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在表達自己之前,dna先透過rna中的信使類傳達自己的資訊,再透過rna中的轉運者合成蛋白質。以dna為模板製造rna這個過程本身受到一種叫rna聚合酶的蛋白質的控制,在分子生物學家廣泛研究的大腸桿菌中就有超過100種因子來影響rna聚合酶的工作,暗示著蛋白質對自身的自控制。
作為生命的基本單元,細胞本身就看出蛋白質在生物化學中的核心地位,細胞的外殼被稱為“細胞膜”,這是一種雙層磷脂的結構,十分嚴實,只有透過特殊的門戶,物質和能量才可出入細胞膜。
把守門戶的正是蛋白質,被稱為“膜蛋白”。它們在雙層膜之間當快遞員,會審查送過來的“包裹”是不是自己的細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