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北戰爭的談判桌上,7人委員會摸不清唐寧的意圖,他們最終還是決定促進北美的和平,提出了合眾國承認聯盟國的對等地位,未定領地的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等三個州歸合眾國,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內華達州三個州歸聯盟國,雙方分到的面積大致相當。而西海岸的加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都歸東印度公司管轄。
談判相當艱難,加州被東印度公司實際佔領,這就算了,憑什麼俄勒岡和華盛頓州都歸東印度公司啊,合眾國至少這兩個州不願放棄。
弗吉尼亞戰場對北方越來越不利,華盛頓特區有可能失守,在這樣的強大的壓力下,林肯做出讓步,提出至少華盛頓州不能割讓,這可是名為“華盛頓”的州啊,要是給弄丟了,林先生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見華盛頓將軍啊?談判代表打起了悲情牌。
桂小五郎堅持唐先生說過要在西海岸通往加拿大的鐵路,所以西海岸這一溜的領土是一定要拿下的,反正他們不著急,拖得越久越好,到時候華盛頓特區被佔了,可能條件又不一樣了。
馬志尼這個老小子似乎沒有那麼有野望,提出,要不把華盛頓州分割成兩部分,以俄勒岡州的東線延長線為界,西邊屬東印度公司,東邊屬合眾國,豈不兩全齊美?
這個方案提出之後,林肯表示原則上同意,但要羅伯特·李軍隊立即停止對格蘭特將軍軍隊的圍困,而他將在大選結束之後再向國會提交方案,或者由下一任總統提交,在此之前,雙方停戰。
各方認為這是林肯想連任一次總統的計謀,好不容易盼來和平的曙光,那就這樣吧,三方悄悄地掩旗息鼓,並未透露和談的結果,甚至仍然裝作在談,希望林肯能夠連任,否則要重新再談一次,煩不煩?
政治就是這樣,普通民眾往往是比較蠢的,即使看到某個趨勢,他們也會以荒謬的理由,什麼上帝啊、道德啊、倫理啊、面子啊等等,做出錯誤的選擇,這也是民主的悲哀。林肯既然決定要和談,他就一定要成功,所以現在的很沒面子的和談結果最好不要讓美國民眾知道。
跟美國一樣沒面子的俄國人遭到“多國部隊”的輪番折磨,精疲力竭的俄國人在高加索地區(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區域,俄國南擴的必經之地)又遭到了切爾克斯部落的不斷反叛,本來還挺開明的亞歷山大二世沙皇決定在這裡實施鐵血鎮壓政策,對切爾克斯部落進行種族清洗。
訊息被鄰近的奧斯曼帝國穆斯林兄弟傳出來之後,以紅十字會為首的國際輿論嚴厲譴責俄國人的非人道行為。這些譴責當然是徒勞的,這些人站在說話不腰疼,以俄國現在的嚴峻形勢他們能不採取極端措施嗎?
消失在國際公眾視野裡的唐老闆終於又出現了,他的發言人j。p。摩根在慕尼黑召開新聞釋出會,表示“為規範奴隸貿易行業,唐老闆將正式進入這個行業。”此言一出,眾記者譁然,原來大家以為唐老闆只是為了讓美國分裂才支援奴隸制的,現在居然要親自擼袖上陣?同時大家又很好奇,為什麼唐老闆選擇這個時機入行呢?將會給這個行業帶來什麼新技術、新理念呢?
j。p。摩根繼續道:“溫莎先生經過思考,覺得奴隸貿易的存在對減少種族仇殺和促進就業有幫助,拿這一次剛剛傳出來的俄國人將在高加索地區大開殺戒的事件來說,如果任憑俄國人的種族清洗政策落實,將有上百萬活生生的人被屠殺,道德譴責顯然在國家利益面前蒼白無力,溫莎先生請沙皇陛下考慮將這一地區的切爾克斯人批發賣給我們即將成立的高加索奴隸貿易公司。這麼一來,既可以促進俄國在此地區的經濟,又可以挽救數以百萬條鮮活的生命。溫莎先生希望藉此機會向大家展示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奴隸制也可以納入個人道主義範疇。”
原來如此,竟然有一百多萬難民,以溫莎財團的財力恐怕要做正常的慈善也不太可能。
泰晤士報記者問:“你們‘批發’買下來的奴隸跟現在美國南方的奴隸有什麼區別嗎?”
摩根:“這個問題很好。要是我們的奴隸跟別人的奴隸都一樣,就沒什麼人道主義可言了。最重要的區別是我們要廢除私刑,奴隸主不可以隨意虐待奴隸,如果奴隸不服從命令,可以透過向高加索奴隸貿易公司的體罰委員會申請來懲罰奴隸,懲罰本身不是目的,體罰委員會會制定詳細的規定,保障基本人權的同時要讓奴隸意識到他們是在用勞動換取生存權。”
泰晤士報記者:“這麼說,你們的奴隸仍然會被鞭打?”
摩根:“鞭打會造成可見的傷口,傷口可能會感染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