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奴隸的一**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護花鈴。
自從高加索奴隸貿易公司成立以來,《電訊報》的銷量就節節攀升,先是電擊器,再是蛋殼建築,又是奴隸手環,大家都在期待超級發明家是如何讓奴隸貿易這個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變得與時俱進並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方向的。奴隸主當然萬分熱情,普通人也相當好奇。馬克思、恩格斯這些講究政治正確性的傢伙則相當無語,這叫什麼事啊,好像某老闆還越來越來勁了。
在表決前的最後一次演講中,伍德表示:“戰爭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衝突,在某些情況下,奴隸制度竟然變成了緩解戰爭殘酷性的一種手段。高加索奴隸貿易公司從高加索批發奴隸的價格是10美元,他們會在買入前詢問俘虜的意願,只有自願成為高加索貿易公司的奴隸才會被送往即將跨越大西洋的航船。
如此價格,公司便可以消化數以百萬計的難民,讓他們免於被屠戮的命運,並便於日後他們輕鬆地積累財產為自己贖身。我認為這真心是一種人道主義的奴隸貿易,肯請各位議員認真品味其中的看似荒謬的邏輯,讓切爾克斯部落的人有一條生路。”
在法案表決中,英國下議院高票透過了《高加索奴隸貿易公司法案》,在奴隸貿易被廢除多年之後,在“奴隸主的總後臺”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個奇葩的法案。是人道主義精神打動了英國的下議院議員們,還是東印度公司已經尾大不掉取代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霸主地位,大家冷暖自知。
第225章 高加索
眼看著因為天才美國少年愛迪生幫美國人重拾了戰爭的信心,林肯還有可能再次當選,聯盟國總統戴維斯坐不住了,在沒有海軍配合的情況下決定獨立大舉入侵北方州,而且是直取華盛頓特區,因為他們擁有了fn…1855和hd6野戰炮,他們在軍事上的信心比北方佬還要充足。
南北雙方在弗吉尼亞這個最重要的戰場針鋒相對,又各自集結起了10萬以上的大軍。雙方的總指揮這時是北方的格蘭特和南方的羅伯特·李。南方軍繼承了來自先進軍事技術的正面決戰能力,而北方軍採用坑道工事,一時也不容易攻破。
但死守的軍隊會逐漸喪失各分部的聯絡,所以戰爭的進展一步步走向對北方軍隊不利的場面,陸軍部長已經建議林肯遷都費城,甚至為保險起見遷到內陸城市400公里之外的匹茲堡去。
訊息傳出,美國人民大為震驚,難道局勢已經糜爛到如此田地了嗎?美國畢竟是重商重利的民族,打仗當然不怕,但是太慘烈了真心受不了,要是打侵略者倒也罷了,現在是南方兄弟互相殘殺,似乎不太值,林肯的選情又似乎變了風向,強硬派漸漸軟化。
在此危急時刻,林肯希望跟唐寧談一談停戰的條件,但是明知這個傢伙是“持久自由行動”的幕後黑手,唐寧才懶得理會,他當下正沉迷於艱難地開發動畫製作系統,要在慕尼黑建造前所未有的巨型真空管計算機房,所有“瑣事”都交給了7人委員會。
這個計算機房每一個巨大的房間只能放下一臺計算機,由於真空管損壞率高,他甚至可能要製造自動檢測和更換真空管的自動機器,這事鬧的。
搞到最後的方案,他乾脆一步解決硬體高損壞率問題——把硬體虛擬化。每份資料在任何時候都存在三個地方,一旦一個硬體掛掉,立即自動啟動資料轉移,警報燈亮起,值守的員工立即給換上新的硬體。
如果你對這個方案有點耳熟,恭喜你,猜對了,這差不多就是雲端計算的本質。它可以熱啟動,熱維修,熱擴容。透過光纖,它甚至可以將異地的計算資源整合起來,出於安全考慮,一條從慕尼黑通往300公里之外的蘇黎世的高容量地下光纜要修建,核心資料必須同時存在這兩個地方的資料中心,以便應付任何意外。
這套雲端計算系統有一個貼切的名字:ibm_cloud,連線它的終端則使用被稱為ibm_os的作業系統。唐寧從這個時候開始部署面向未來的計算機語言,由於cloud的屬性,所以稱其為c語言。
為了一部動畫片的誕生導致了雲端計算和c語言的誕生,真是荒謬得可以。那些幹勁十足的計算機工程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拍一部動畫片,估計得吐血。
ibm_cloud要是做得好,機械計算機、真空管的計算機和將來的半導體計算機都可以親密地整合,這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專案。唐寧還是很喜歡機械計算機,因為它看得見摸得著,給學生們講解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印象非常深刻。
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