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學家們紛紛盛讚大清國步子邁得快、邁得急,中國有一個好皇帝真是太幸運了。像俄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西班牙帝國之類的老牌大帝國遠遠落後了,說不定中國的現代化速度要超過俄國和西班牙。
茜茜再次抬頭來看某土豪皇帝的時候是念到這樣的文字:“……咸豐皇帝遺詔,大清國發行10年期國家公債600萬英鎊以支援對俄戰爭,以圓明園為抵押,由蘇黎世銀行承銷,並在10年內蘇黎世銀行獲得圓明園的使用權以充當佣金。”
某個政治敏感的傢伙狐疑:“陛下,您跟大清國關係這麼鐵?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唐寧哈哈一笑,笑而不答。
第188章 巴拿馬
林肯原來的蟒蛇計劃進行得並不徹底,雖然封鎖了大部分南方的港口,可是這些港口的外國商船還可以自由出入,在美軍謀奪巴拿馬運河失敗之後,他立即實施了徹底的蟒蛇計劃,禁止所有的商船出入南方港口。大蟒蛇越勒越緊。
南方軍隊在海軍方面是相當尷尬,幾無可用的戰艦,所以南方緊急向民用造船廠下達訂單,甚至把商船改造成戰艦,更是向英國等海外造船廠訂購戰艦。前面說過,其實英法都不願美國崛起,暗地裡使絆子是他們的正常行為。法國加入北約以抗衡溫莎財團之後,不再接受南方海軍的訂單,可是英國沒理這套,只要政府沒有正式的禁令,私人的大造船廠就毫無顧忌。
南方海軍跟英國造船廠這樣的合作顯然是跟蟒蛇計劃衝突的,南方要是擁有了戰艦,便可與北方海軍一戰。北方海軍也沒多少隻戰艦,開戰之前僅48艘,其中幾艘還在夏威夷被溫莎財團弄掉了,遠遠沒有英法海軍動不動就上百的規模相比。而且蟒蛇計劃把海軍力量分散,南方只要稍微有點海軍那破壞力都是巨大的。
這種衝突終於出事兒了,兩艘在英國生產的軍艦被北方海軍盯上,在前往南方入列的過程中被俘獲。這個事件引發了美國的外交危機。好戰分子首相巴麥尊立即以戰爭威脅美國交出屬於英國公民的艦船。只要還沒交給南方,就是英國的,讓美國人哪兒說理去?
林肯打落門牙往肚裡咽,指使海軍交出“英國商人的”艦船,但要求英國政府出臺法令禁止國內及其殖民地的造船廠為南方叛軍生產軍艦。
泰晤士報拯救了美國,因為泰晤士報傳統的反溫莎立場,他們放了好多奴隸被虐的照片來為美國北方軍說好話,認為這是一個解放奴隸的契機,英國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不該為了南方州而使幾百萬黑人陷入萬劫不復。林肯太愛泰晤士報了,沒有了以它為首的報章努力勸阻,恐怕大蟒蛇瞬間要在英國海軍的大炮下變成死蛇爛鱔。英國的軍國主義分子等待這個機會已經快80年,自1783年簽定的巴黎條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算起。
最終迫於輿論壓力,英國政府下達了禁止國內船廠為美國北方和南方生產軍艦,以免破壞英國的中立政策將英軍拖入戰爭。巴麥尊對這個結果也無所謂,因為他認為溫莎財團與美國必有一戰,英國先觀望觀望。如果溫莎財團參戰,相當於半個英國參戰,據巴麥尊所知,東印度公司海軍還是以英國水兵為主。因此,禁令裡巧妙地避開了要求殖民地也不攪和進來的要求,以免東印度公司為難。
如此一來,美國大蟒蛇勒緊了,在大陸戰場上,北方也開始有零星的勝利傳來,其中令人注意的是格蘭特統帥的一個師與南方軍一個師會戰於密蘇里州伯蒙特,格蘭特對於戰局的判斷準確,趁南軍未會合之際洞悉敵人的作戰意圖,小勝一場,並在敵軍完成優勢集結前及時退出戰場,進退有據,漸漸進入林肯的視野。
美國的外交危機剛剛結束不久,林肯的心情又跌入低谷,bbc宣佈了巴拿馬運河正式貫通,被美洲分隔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終於有了一個便捷的通道。商人們或者彈冠相慶,對美國大蟒蛇來說卻是個噩耗,意味著東印度公司海軍的戰艦可以以一個極為舒服的姿勢進入加勒比海,從加勒比海出海之後北上千把公里就到了蟒蛇的蛇頭——墨西哥灣,美國海軍的重要封鎖海域,這裡是南方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蘇里州、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五個大州的海岸所在,蛇頭要是被敲掉,蟒蛇計劃就死翹翹了。
喪心病狂的溫莎財團透過bbc長篇大論、煞有介事地介紹運河開通對通商的好處,原來從加州到紐約的船隻必須繞行南美洲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的人力物力,現在的航程整整縮短了一個南美洲的周長那麼長,即節省了14800公里航程,真是另人振奮!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