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衣閣眾人啟程前往琅琊。
*
二十天前,燕雁來居然主動找到聞韜。
他說得十分直接:“我要刺殺喑王。”
項禹的勢力已經從西南方逐漸滲透入吳地,幾乎掐斷了燕雁來在皖南的氣脈,而他在江東的權力卻也正被喑王一再打壓。他不願與項禹對抗,卻打算兵行險招,奇襲喑王。
此時聶英奇的死訊傳來,燕雁來便有了找聞韜的藉口。
他當然知道聞韜與聶英奇的關係。
聶英奇不在,聞韜劍衣已失。鄭吉並不能真正如聶英奇那般為聞韜擋下所有刀鋒。每個人都會想到,是時候令這封存了十四年的劍出鞘了。
今年的琅琊群英會便是聞韜選擇試刃的地點。若在群英會上力壓尚軾,便可得閣老之位,分走琅琊段運河渡口一杯羹。聞韜常居幽州,年年都會去琅琊觀戰。這閣老之位對聞韜與喑王俱是無足輕重,此時對燕雁來卻是至關生死。若聞韜出手,為他奪下這閣老之位,不但不會引起喑王注意,燕雁來也可喘上一口氣,避開喑王眼目,趁著運河之便輸送人馬。
但喑王到底是暗帝傳人,承其衣缽。當日陰明錄成書,是為將四派氣脈倫理梳理重作,而非純粹複寫。四人便是從中窺出了擊潰暗帝的機竅。如今陰明錄早已被焚燬,當中密學四散零落,不復重塑。
即使喑王不及暗帝那般聖通,也少有人能正面剋制他。而他真正的強大之處,又並不在他出神入化的武功。即便燕雁來埋伏在帝林中的暗子眾力聯手,若欠東風,也不能完全保證穿透他細密周慮的防衛,一擊即中。
若不能一擊即中,很可能再無第二次機會。
席上二人一飲而盡,座中肅然。
鄭吉幾乎抑制不住地想要推開花廳側門,走到聞韜身邊,告訴他東風已至。
他傷愈之後,便隨聞韜進入帝林,開始在喑王跟前走動,也時常幫助聶英奇與聞韜傳遞訊息。失火前,聶英奇曾約他於地下暗河相見。
而聶英奇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