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去天天待在骨灰盒裡!”周主任笑著搖了搖手,表示不用急。
和大姨夫說的一樣,其實這座二層樓並沒真正完工。除了南邊一樓的兩間房子已經按照洪濤意思裝修完畢之外,剩下的房子只是安上了門窗和玻璃,裡面的牆體還是毛坯。地面、上下水、暖氣什麼的都沒做。這些工作要等北面那一段樓全部蓋好之後,再統一施工,那樣比較省錢,而且不用再佔這麼多人手。
最南邊的那間是裁縫店,現在不叫裁縫店了,門楣上的木質大招牌上刻著金光閃閃的四個大字,金梅服飾!門口是兩扇對開的柏木門。上半截是玻璃窗,下半截實木,只刷清漆。完全實木原色。進屋之後左邊是一個固定的轉角沙發,沙發前放著大茶几,這裡就是顧客的休息區。從休息區往裡,一溜有三間用厚木板一直通到房頂隔開的小隔間。帶門。這裡就是試衣間,顧客可以在裡面換衣服。
再往裡就是隔斷牆了,牆那邊就是加工區,擺放著好幾臺電動縫紉機還有鎖邊機、蒸汽熨斗臺之類的裝置,然後還有一張比雙人床還大的純木質案臺,這裡就是製作紙樣和裁剪衣服的地方。而加工區的另一邊則是一大排高大的衣架,還有幾個木質人體衣架,這裡是掛放半成品和成衣的地方。
剛進門的右手則是一個大櫃檯。把休息區、試衣間與加工區分離開來,一般的顧客只能在櫃檯外面和工作人員交流。只有需要定做高檔衣服的顧客,才會被允許進入櫃檯後面的小屋裡,由裁剪師傅進行仔細的量體。櫃檯與隔斷牆的交接處,也是一排大衣服架子,上面還有一格一格的儲物格,這裡就是成衣展示區和購買區,顧客可以在這裡自由挑選衣架上的成衣並且試穿,有意購買時再由工作人員從儲物格上、或者衣架後的衣櫃裡幫顧客挑選合適的號碼。
和原來一樣,裁縫店與髮廊之間,還是留了一個小門,不過這扇門只能從髮廊進入裁縫店的休息區,而且中間不再是空的,而是安了兩扇雙向的半截門,中部是木門,上部是塊布簾,下面離地20多厘米都是空的。小門旁邊就是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上面那間房已經被洪濤訂下來了,裝修好之後將要開一家叫做玩意的商店,只是誰也不知道這個玩意店裡賣的到底是什麼玩意。
裁縫店的隔壁,就是髮廊,現在也不叫髮廊了,而是叫麗都美容美髮中心,它的門面裝飾和裁縫店完全不是一個風格,首先就是幾乎朝向馬路的這面牆全都是空的,玻璃能做多大就做多大,做不了那麼大的,中間的木質框架也是越細越好,就連大門也是同樣的風格,只不過採用了更加結實的網格狀。
進門之後,兩邊的牆上還是一水的大鏡子,從天到地,右邊是三排後世很常見的卡座,左邊是一溜4臺固定的大轉椅,往裡就是一個一米多高的木隔斷,裡面是3臺電加熱帽子,再往裡是一扇通天的隔斷,只有靠牆一個門進出,那裡是洗頭的地方,兩架躺椅並排放著,頂頭是兩個洗手池。而在加熱帽的對面,是一個8扇門的衣櫃,這裡就是顧客的儲物櫃,櫃門上都是暗鎖。
儲物櫃正好就在上樓樓梯的下面,樓上也是美容美髮中心,不過那裡是美容的場地,目前還沒開始裝修。在髮廊的最裡面還有一個小門,開啟門進去還不是後面的院子,這裡還是一個小屋,裡面是儲藏間,放著洗衣機、備用的毛巾、燙頭工具和藥水等等,同樣的屋子在裁縫店後面也有一個。
另外,現在店裡這些女孩子不用再住在店裡的摺疊床上了,院子後面還有一排小平房,以前是琺琅廠的庫房和辦公室,隨便騰出一兩間來,收拾收拾就是宿舍了,還可以再騰出一間來當成廚房,反正這裡的房子都空著,暫時沒有安排,可以隨便用。
洪濤自己也在這一排小平房裡給自己挑了一間,然後慢慢的把原本存在小舅舅屋子的東西往這邊倒騰,包括那些腳踏車零件,這裡將做為他的臨時庫房和工作間,門上特意多加了一道鎖。
和洪濤想得一樣,自己利用重生的優勢,準確把握了時代的脈搏,邁出了搶先的第一步。但是這時的人裡也不都是循規蹈矩的,既然有人看到了做買賣可以賺錢,而且現在國家還允許甚至鼓勵個體經營,願意也往前邁一步或者邁半步試試水的人也不是沒有。
那些家裡日子尚且過得去的家庭恐怕沒這個勇氣和需求,但是窮則思變,一些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尤其是那些返城的知青們,他們除了死之外,幾乎所有的苦都吃過了,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既然國家允許,那還等什麼呢?
從81年春天開始,北京的街頭就如雨後春筍一樣悄悄冒出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