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3 / 4)

小說:大嶽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將郭藥師殘部趕出燕京之後,乘勝分兵,截斷了宋軍大營的糧道,生擒押糧官王淵和兩個運糧兵卒,關押在大帳之中。夜半,蕭幹假作議事,聲言調來三十萬兵馬,分成三路,舉火為號,突襲宋營。然後,暗中縱逃一個宋卒回去報信。宋軍主將劉延慶信以為真,次夜火起時,以為大隊遼軍殺到,竟然下令燒燬營寨,與部下四散奔逃,遼軍趁勢掩殺。那一夜,宋軍人馬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將大宋數朝積聚的軍備輜重以及準備犒賞三軍的金銀丟失殆盡。

可憐一個以武起家的王朝,竟在半年之間連遭奇恥之敗,遼人才知宋軍實在不堪一擊,因此作歌賦讓孩童傳唱嘲笑。

小五沒想到宋軍居然是這樣敗的,鬱悶之情無以為甚,暗想那十萬大軍便是讓自己這個無名小子指揮,也可輕易地克燕滅遼!大將無能至此,小五再一次生出“大宋江山危矣、天下百姓危矣”的感慨和自警。

“嶽小哥,何必心事重重?宋人一直要收回舊地,可問過我等燕雲漢人願意否?讓老漢說一句,管他甚麼漢人皇帝、契丹皇帝?對百姓好,便是好皇帝!”細娘祖父以一個歷遍世間滄桑的長者之心,開導小五。

“管他甚麼漢人皇帝、契丹皇帝?對百姓好,便是好皇帝!”小五如遭雷擊,這番話大悖他自幼所受的教育,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每個大宋子民,皆根深蒂固地以漢人為正統,只有漢人皇帝才是真龍天子,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細娘祖父的這句話,卻如一條冬眠之蟲潛入他的心中,並最終影響了他的一生。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五哥哥,皇帝可以換,王朝也可以換,但我們植根在此,此地才是我們的故鄉。誰也不想征戰,誰也不想遼宋之間打打殺殺,影響我們的生計。”細娘也懂事地插言。

小五再一次受到觸動,想到自己的平生抱負恰是和爺孫倆的期盼是截然相反的,自己嚮往的是亂世出英雄,而百姓們的想法是——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自己這一身武藝,是為帝王打天下?還是為黎民保平安?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當中。

得悉戰事結果的小五,再無法安心養傷,到了第七日上,細娘祖父為他檢視傷口,言已無礙,可以走路了,他便迫不及待地提出告辭。

細娘先捨不得了,哭得兩眼淚汪汪的,要他再住幾日。小五也自感激爺孫倆的救命之恩和悉心照顧,又多留了兩日,剛好有時間將“三十六星宿”傳給小妮子。

終於到了分離之時,雖是尋常百姓家,爺孫倆還是為小五備了足夠的盤纏,他如何要得?堅辭不受,還是細娘對他耳語幾句,才紅著臉接受了,最後,小妮子更把心愛的小白馬送給他,有了她剛剛的耳語,小五不敢不要。

當下依依而別,小五依舊是牧民裝扮,騎著細娘的小白馬,避開遼軍的巡查,長途跋涉,穿過剛經戰禍的燕南大地,沿途所見,生靈塗炭,哀鴻遍野,更有大片無人掩埋的宋軍屍首,與野狗禿鷲相伴,令人不忍目睹。小五思緒萬千,心潮紛亂,無論天下興亡,苦的終是百姓!

回到宋境,卻又是另一番景象,炊煙裊裊,行旅繁忙,壓根看不出剛歷一場大敗,亦不難看出遼軍兵力捉襟見肘,無力擴大戰果。他沿途打聽宋軍大營訊息,才知主將劉延慶已被羈押,而敢戰士皆已退回原籍,顯示朝廷被這兩場敗仗所懼,短期內再無北窺之心。

小五離開相州時的一腔壯志被這連番打擊消磨幾盡,無精打采地奔回家鄉,倒是胯下的小白馬相當歡騰,它剛滿三歲,正是渴望馳騁的年齡,頂著寒風,在官道上跑得飛快,輕輕鬆鬆,便日行二百里,端的是匹好馬。

這一日過了相州,直下湯陰,到了永和鄉,小五想著數月未見的父母妻兒,臉上難得地露出笑意,快馬加鞭。日剛偏西,看看孝悌裡就在眼前,不想樂極生悲,一陣風塵捲過,他的沙眼毛病又犯了,眼淚撲簌直流。

迎面走來幾個熟悉的鄉人,見小五這模樣,皆面有慼慼,一齊向他拱手致意,又是連連搖頭嘆息,連寒暄也省了,就走開。倒弄得小五莫名其妙,心想自己是吃了敗仗回來,但人卻是好端端的,也不至於讓鄉人如此哀嘆吧。

就在滿腹狐疑中,小五看到了家門口的大槐樹,剛好自家的柴門開了,走出一個甚是眼生的俊俏小妮子,一襲綿襦短裙,都用素色粗麻,頭上和腰間則各纏著一條麻帶,他不由吃了一驚,是誰家在辦喪事?

'貳拾捌' 忘記你

只見柴門*,另走出一個虎頭虎腦的頑童,也是全身縞素,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