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安,剛想回答,腸胃卻一陣難受地攪動,哇地吐出一口水箭,正中小妮子鼻眼。
小妮子像受驚的小兔似地跳開,邊用袖子擦臉邊著惱地嚷道:“阿翁,你看,這宋狗噴了人家一臉都是。”
“呵呵,你明知人家剛被你從河裡撈上來,怎不知道避開?”老者笑眯眯地走到近前,將小五扶起來,“壯士,你受了箭傷,老漢用家傳的草藥為你敷了,七日內不可亂動。”
“多謝老丈!多謝小娘子!”小五掙扎著點頭致謝,已聽的明白,是這爺孫倆救了自己,旋即,他的眼珠子落在篝火上正烤著的一團肉上,雖然看不出是什麼小動物,卻絕不影響對他的誘惑。
“壯士餓了吧?細娘,快把狸肉拿過來。”老者一臉和氣,不帶一絲燕京百姓對宋人的仇視。
“哼!人家本來要孝敬阿翁你的,倒便宜了他。”小妮子嘴裡埋怨,卻手腳麻利地將鐵條穿著的烤肉遞到小五面前。
“謝謝小娘子!”早餓壞的小五老實不客氣,生怕被人搶走似地接過烤肉,張口就咬,油水四溢,真香啊!
爺孫倆被小五狼吞虎嚥的吃態驚得一愣一愣的,半晌,小妮子撲哧一笑:“叫你宋狗也不屈,真似餓狗投胎的……”
“我不是宋狗!我叫嶽五!”小五卻聽不得這個詞,百忙中抬頭爭辯,正看到小妮子的臉,原本的一層金色好像被擦掉了皮,隱隱露出下面膩白的肌膚,那種白,竟是漢人未有的,這一走神,他的喉嚨被一塊肉嚥住了,頓時直翻白眼。
“水!快拿水!”這邊廂的爺孫倆又是一陣忙乎。
活著真好!小五穿著一身寬大的胡服,戴著老油灰的胡帽,宛若一個牧民,靠坐在氈包外壁曬著太陽,專心地休養身體。周邊散落著十幾座氈包,有幾個孩童在其間玩耍。再望去是一馬平川,一道蜿蜒起伏的山巒橫在天際。這便是細娘和她祖父所在的村落,說是村落,不過是個流動的聚居點。
算算時間,他已躺了五日,再有兩日便可以動了,也不知戰事進行得如何?王貴他們安全回到大營沒有?
說起來,小五委實幸運,原來那日他跳下護城河後遇到的屍首都是燕京城內的宋軍。據細娘祖父講,城裡敗退的宋軍因為無法從城門突圍,便從城牆垂繩而下,卻被遼軍打死在護城河中,不過也虧了這些屍首適時飄來,替小五擋了追兵的亂箭。而爺孫倆不忍宋軍曝屍河中,將之撈起埋葬,卻剛好救了被水嗆暈的小五,也是天意。
“五哥哥,今日再教我射箭!”細娘不知從哪冒了出來,手裡抓著弓箭,臉上重又塗滿了金色蔞汁,兩條小辮拖在腦後,襯著一襲紅綠繡花團衫,煞是古怪可愛。
細娘的祖父是漢人,她的母親卻是奚人,因此繼承了奚人的相貌特徵,由於父母早逝,便和祖父相依為命,她自小活潑好動,家裡騎馬打獵的營生,都讓她包攬下來。
前兩日,小五見她練習射箭,便順手指點一二。小妮子是在行的,曉得遇上高手,大喜之下,便纏著他教自己,嘴也變甜了,帶著燕雲口音的“五哥哥”叫個不停。
小五知恩圖報,將自己生平所悟的弓射訣竅,悉心傳授,期望她有此一技之長,既能防身,也可多打獵物,至於能學多少,只看她的造化。
不曾想,細娘悟性極高,一點即通,僅用兩日,就掌握了“十二連珠”,今日再教,已是“左右開弓”了。由於不能站立,小五便坐在那兒,叫細娘在五十步外豎個靶子,先示範一輪,再指點於她。
兩人正勤教苦練,忽聽得順風兒飄來一段兒歌:“……趙家人,真好笑,派個閹驢當總校!攻燕京,賠了兵,既送金來又送銀……”
小五聽得真切,吃了一驚,忙叫細娘去問個清楚。師傅有令,怎敢不從?細娘一溜煙跑過去,抓住幾個頑童詳問,轉頭回來,歡喜得連蹦帶跳,直嚷道:“五哥哥,宋狗被我們打敗了,金銀和盔甲丟了一路,都能堆成山了……”
小妮子旋即見小五面色大變,陰沉不應,方省起來這個“五哥哥”也是宋狗之一,嚇得一吐舌頭,怯生生坐到他跟前,拉拉他的衣角:“人家說的不是你,莫要生氣!”
“細娘,你五哥怎會小雞肚腸?來,我們繼續練箭!”小五須臾便想明白,以大宋這樣的將領、這樣計程車卒,要是打了勝仗才叫奇怪!也難怪遼國漢人不思歸宋,如懦弱之父,連兒子都會瞧不起!自己何苦生氣,好不容易留下這條命,他日必帶出一支鐵軍,教天下人再不敢恥笑!
當晚吃飯時,細娘祖父帶來了更確切的訊息,原來蕭幹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