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文人遭遇皇帝 作者:水王

操,打心眼裡不尿,但是,知道刀把子攥在人家手中,不得不低下頭來,虛與委蛇,關鍵在於維護漢祚,延續漢獻帝名義上的統治。曹操現在走出稱王這一步,他們認為是廢帝的前奏,連最後的精神象徵,也不復存在的話,就不免義憤。其實,這班人並不理解曹操,他只是當一個魏王,並不想徹底廢帝,這種過頭反應,使他更為惱火。正好,有人密報上來,說崔琰帶頭不贊成。於是,要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那就得找這個有知名度的替死鬼,再合適不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崔琰之死,倒是有點文字獄的味道。當時,有一個叫楊訓的文人,來不及地上表祝賀曹操封為魏王,做這種文章是很難不肉麻的,要不吹捧,寫這撈什子幹什麼呢?因為楊是崔推薦提拔的,大家笑話這個馬屁精的同時,也認為崔所舉非人。

崔先生沉不住氣了,其實,你就在家怡養天年,自求多福多好?高興的話,喝兩口兌冰的威士忌,談談風花雪月,何等瀟灑。但文人有這種愛與眾不同,愛出個風頭,愛咬文嚼字,愛表現一番的毛病。從機要室找來楊的奏文,讀了以後,還要拿起筆來,以前輩的口氣,給楊訓寫了封信,這就是不識時務了。

信中寫些什麼,如今已不得而知,但《三國志》裡留存下來的“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的這一句,就足以使他招災惹禍。曹操勃然大怒,什麼意思,從官渡之戰起,我延聘你為我的別駕從事,到今天快二十年了,還一腦子變天思想,我豈能饒你。

尤令曹操憤怒不已的,是他在《賜死崔琰令》裡所寫的“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鬚直視,若有所嗔”那股不買賬的勁頭。老實說,無論哪朝哪代的統治者,都會反對下屬在背後進行非組織活動的。已經把你關起來了,還和當年的孔融一樣,與這些不肯降服計程車大夫階層,搞斐多菲俱樂部,那還了得?好!先摘了你俱樂部主任的腦袋,再收拾那些跟你來往的人,為你說情的人,看你們還能笑得起來?雖然,事後,阿瞞也覺得這次對於文化人的打擊,有些擴大化,但也不打算平反。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曹操與建安文人(6)

看來,梟雄老矣!人一老,必懼怕老,不甘於老,就會失去幽默感,一旦如此無趣無味起來,可想而知,就不會有任何最起碼的寬容。如伍子胥所說的日暮途窮,倒行逆施,也在所不計。臉皮一抹,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的呢?在他死前的幾年裡,多次大規模的鎮壓,殺人無算,把漢王朝的殘餘勢力,基本上盪滌一空。

到他死前一年,公元219年,到底把他始終不甚放心的楊修,送上斷頭臺。

應該說,他不會善待楊修,因為楊修是楊彪的兒子,是袁術的外甥,這兩位都是曹的勁敵,如此底子潮的人,他敢於使用,據《典略》稱楊修:“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曹操)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宜。”看來,人們一直認為曹操殺了這個能夠摸透他心思的楊修,出於嫉妒,事實恐怕不盡如此。

再則,如果曹操戒畏這個年青人的話,不會允許曹丕、曹植與之來往,任其出入宮禁。“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三國志》裡說到對於一些忤惡曹操的人,他從來不輕易放過:“太祖(曹操)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凡遭曹操忌恨的人,立竿見影,不假寬貸,通常不會有好下場。因此,很難設想,將這樣一個他嫉恨的人,留在身邊近二十年。

評點過《三國演義》的李卓吾先生則認為楊修之死,咎由自取:“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這種說法當然也有一定道理,孔雀因羽毛送命,狐狸因裘尾被獵,楊修的才華過分外露,有可能得到曹操的欣賞,也有可能引起曹操的反感,誰都知道,唯才是用是曹用人的一貫政策。因此,我想,拖到他死前一年才處置楊修,可能是這位進入晚年的政治家,壓根兒還是為他身後接班人的安危考慮,從大局出發的。封建社會中每一次政權的更迭,帝位的爭奪,都會伴隨著一場血風腥雨。

他不得不把他深深欣賞的,可也已經深深捲入宮廷鬥爭之中的楊修幹掉。

楊修和他的兒子曹植,已經到了“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 的密不可分地步,顯然已非一般的彼此唱和的文學沙龍式交流,而是出謀劃策,糾集勢力,形成反曹丕的政治上的共同體,曹操何許人也,他有情報系統,這些“牧司爪牙使”,隨時向他呈報宮廷政治動向,像這樣的危險分子,曹操不能不憂慮,一旦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