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小說:沉重的肉身 作者:博搏

刻不是卡夫卡這一個身體的血肉時間之自然時刻的“最後”,而是在現世中返回天堂之旅的決定性瞬間的開始,是卡夫卡自己的“恩典時刻”的出現。“最後的”時間性因此是從現世的、而非末世的時間流年刻度來理解的,它就是在日常中發生的審判。“恩典時刻”出現在日常的現世時間,就卡夫卡的情形來說,意味著另一種生命狀態的出現。 用自己身體的時間刻度丈量了自己的生命道路的長度後,卡夫卡才對自己生命的現世中發生的審判變得非常敏感。卡夫卡決定與菲莉斯再度訂婚的原因就在於此:必須與現世的時間有深度的交往,必須浸透到日常或世俗中去,“恩典時刻”只在日常的現世時間中發生。菲莉斯——如卡夫卡自己清楚地知道的那樣——是這個世俗世界的代表,是把他的身體撕碎的時間。為了自己的“恩典時刻”發生,卡夫卡必須再次戰戰兢兢地努力去摸索那隻願意接受自己的女人的手,儘管他清楚得很,如果他接受了這隻女人的手,兩隻手就被世俗的釘子釘在一起,這是他最恐懼的事。 有什麼辦法呢?只有在這種狀態中,“最後的”審判才會發生。於是,再度訂婚就成了卡夫卡日常生活中的緊急狀態。 50。 人若沒有對某種不可摧毀的東西持續不斷的信仰,便不能活下去,而無論這種不可摧毀的東西還是這種信仰都可能是長期隱匿的(verborgen)。這種隱匿的表達可能性便是相信一個自己的上帝(Glaube an einen pers€鰊lichen Gott)。 在這種緊急狀態中,信仰自己的上帝才成為必要的生存性事件。 何謂上帝信仰? 信靠一位使人能活下去的在者。 與菲莉斯再度訂婚後,卡夫卡自覺到生命狀態更加險惡,他可能跌入世俗——這個詞的私人含意是“虛弱、缺乏自信心、負罪感”的生命狀態——的深淵,服從身體的法則,因為卡夫卡自己的身體性情是由陌生感、同情心、肉慾、膽怯和虛榮構成的。信仰的對立面不是惡,而是罪。什麼是罪?罪就是身體的脆弱、依從身體性情的需求。哪怕僅僅是在想象中與菲莉斯結為夫妻,罪也立即顯出了全部力量。如果沒有“自己的上帝”,沒有信仰“某種不可摧毀的東西”,卡夫卡就跌入菲莉斯的身體慾望和自己的身體慾望中去了。無所謂有對不可摧毀的東西的信仰,也可以活。這樣的話,卡夫卡就完全解除了與另一個世界的關係。卡夫卡想要重返自己的天堂,所以他覺得不可以沒有自己的上帝。讓自己活下去,在這裡的意思是:無論如何得有耐心。如果沒有耐心是主要的罪,有耐心就是卡夫卡的信仰。 不可摧毀的、讓人可以活下去的信仰因人而異,比如菲莉斯的上帝就可能是愛情一類,美好婚姻的共同生活就是她的天堂。由於卡夫卡自己的上帝肯定不是愛情一類,就與菲莉斯的上帝不同。卡夫卡如果要與這一個女人結婚,只有兩種可能:自己沒有“對某種不可摧毀的東西持續不斷的信仰”,或自己的上帝與這一個女人的上帝是同一個上帝。 卡夫卡偏偏是第三種可能:他有一個與這一個女人不同的上帝。在這種情況下,卡夫卡相信自己的上帝與自己上吊差不多。 51。 惡魔能誘惑人,但卻無法變成|人。 有了個人的信仰以後,卡夫卡似乎變得對抵禦惡的誘惑有信心了。 惡不是罪,但惡往往是在罪——身體的脆弱中發生的。沒有人是惡魔,只是人的身體接納了惡魔,如卡夫卡對自己說的:“你自身接納惡魔時所懷的邪念不是你的念頭,而是惡魔的念頭”。 惡魔是誰? 既然每個人有自己的上帝,也會有自己的惡魔。自己的惡魔就是自己身體的渴望,對於卡夫卡來說,就是渴望有一個女人坐在身邊的念頭。菲莉斯不僅是這個世俗世界的代表,也是惡的代表。與惡魔的搏鬥就是與自己的身體慾望的搏鬥,對卡夫卡來說,就是與菲莉斯這一個女人的搏鬥。 惡也有個體性,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惡都是不同的,沒有普遍性的惡,就像沒有一個普遍性的善和上帝。自己的慾望沒有成為自己的上帝,必定就是自己的惡魔。自己身體的慾望要麼是自己的上帝,要麼是自己的惡魔。卡夫卡的困難是,他的身體有兩種不同的慾望,既渴望有一個女人在身邊,又渴望擺脫“虛弱、缺乏自信心、負罪感”的生命狀態。 當一個人害怕自己的某個念頭,最簡便的抵禦辦法是把它看做惡魔。 54。 除了一個精神世界外,別的都不存在,我們所稱之為感性世界的東西,不過是精神世界中的邪惡而已,而我們稱之為惡者,不過是我們永恆發展中的一個瞬間的必然。 卡夫卡本來把自己與菲莉斯的婚事看做自我拯救的努力,在進入準婚姻關係後,卡夫卡完全清楚了這種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