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巧妙的懸念設定。
為了釋疑,作者自己對書名作了解釋:中文:“犭”字,音quǎn,意同“犬”;是很多動物字的偏旁,此處借用為動物的意思。“昔”字,古文字義為曬乾的剩肉,後引申為“過去”、“昨往”。“犭 昔”,“獵”字劈為二。本書寫獵殺與被獵殺。英文書名《MEAST OF THE PAST》:
MEAST is meat of beast; a word created by the writer。——可見,“犭”是實有其字,並非作者杜撰,讀者在電腦上透過“全拼輸入”很容易就可找到;而英文名稱中的“MEAST”這個詞卻的確是作者創造,是他根據英語造字規律將meat(肉)和 beast(走獸)這兩個詞複合而成。
因此,從書名上看,這部長篇小說寫的是關於往昔歲月人們的肉食,是關於人類捕殺走獸的故事。如此,讀者自然就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這確實是一部關於獵人的小說。而當你讀完這部小說,你就會同我一樣由衷地感嘆,這個書名起得太合適了,沒有比它更適合的了!作為處女作,作者能夠找到如此貼切的表達文字,顯然若非有文字感悟天才就是很費了一番工夫。
這部小說分成三部,分別講述了最後一隻華南虎的死亡、射殺海豬(海豚)和最後一代獵人的“繳械”。作者在創作時有很鮮明的表達人與自然、人與動物應該建構一種良性互動、和諧友好關係的衝動,作品因此而帶有很強的寓言意味。情節的設定很巧妙:在1950年代末,大鍊鋼鐵大躍進的時代背景下,農民要砍樹燒炭鍊鋼鐵,而老虎吃人吃家畜,自然也就成了人的敵人。在那樣一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根本不講環境保護、生態和諧、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年代,華南虎就像書中的小孩子(“我”)眼中的“害獸”一樣,不僅絲毫不必珍惜,而且是需要儘快被殺死消滅。小說渲染了獵人黃牛牯和廟祝黃銅鑼的慘死於虎口,自然引出了黃牛牯弟弟黃山狗要為兄報仇,並最終發明出鐵犁耙扎死老虎這樣的情節。在那樣的年代,黃山狗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英雄,受到了嘉獎,不僅有10元錢的獎勵,還被命名為“當代武松”。這,大概是獵人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按照作者的詮釋,最後一隻華南虎死於1950年代末,那樣一種火焰一般在林中不斷英勇地騰挪閃跳、生殺予奪的精靈就這樣永遠消亡了。於是今天,我們還在為陝西“發現”華南虎的真偽爭辯不休,還在為動物園中僅存的華南虎的繁育絞盡腦汁,萬里迢迢地送它們到非洲大叢林去進行野外生存訓練,企冀能延續這種珍貴物種一線香火……作者在小說中以抒情感懷的筆觸敘說了自己對森林王者華南虎的夭亡的無限感慨和悲哀。顯然在作者看來,最後一隻華南虎的死亡已然宣告了獵人的死亡和狩獵時代的結束。
到了第二部“射海豬”,作者巧妙地把時間背景正好安排在1960年開始大饑荒的三年,飢不擇食的人們看中了海洋中懶洋洋的海牛——儒艮和活潑靈動的海豚。在飢餓難耐的眼神裡,它們都變成了無比香美可口的肉食,它們的命運只能是被射殺。獵人黃山狗為自己上等的狩獵技巧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在這裡重尋回了自信和尊嚴。顯然,狩獵場從森林轉向海洋,此轉換也正暗示著獵人時代終結前的“最後的瘋狂”。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犭昔二字說起(2)
在第三部“火銃絕響”中,作者寫到了最後一代獵人如何慘淡無光地從現實生活中撤離,從歷史舞臺上退下:在市場經濟時代,不佔有財富的黃山狗只能受到佔有財富就佔有地位和話語權的黃豬哥的奚落與刁難,幾乎弄到了毫無尊嚴的地步,只有像阿Q一樣為自己辯解:要是從前,10只黃猄我都打到了,還用來求你豬哥賒兩頭豬!——時代真的不同了,狩獵時代註定已經一去不復返!當黃山狗舉起火銃瞄準大雁的時候,火銃前所未有地炸膛,獵人永遠地倒下了,雖然傷得並不要緊,卻正式宣告了狩獵時代的結束,——這,真不知是該值得慶賀還是感傷!作者在小說中既充滿了對過去人類面對自然和生態的矇昧無知、野蠻殘暴態度的批判與思考,也表達了對過往消逝歲月的傷悼與緬懷。既有淡淡的憂傷,更有濃郁的思省。作者努力彰揚的是像黃風墨、謝恆福那樣執著於愛護自然山林愛惜家園的舉動,是一種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天地人合一的融洽境界,是一種協調持續美好的進步與發展。如此看來,作者的用心真可謂良苦。唯深怕讀者不能真正瞭解自己的苦衷,作者更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