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和細心調教下,這個別人眼中的畜生有了出人意料的靈性,健碩無比,實在難能可貴,更是難解難分,難以形容,難以令我童年與我共同生活在一個圈子裡的他們置信。我感慨系之,那就由他們去好了,我又不能左右他們不這麼所作所為,所感所想。我所能影響的也只是所有人之中的一部分,是個約數,只能做個案來對待和處理,但又尚且達不到典型的範疇,微不足道由此可見,置之不理由此呈現。
四歲之始,家嚴請來世面上的一位遠近聞名的手藝人給我量身打造了一件精美而好玩的木馬玩具,巧妙之處就在於它還能原地旋轉,就差不能跳動和奔跑了,它的名字順應了我的心意,就讓我一意孤行的咬文嚼字的叫成了“旋轉的木馬”。
再後來等我單純地回想到這一幕的時候,這也許比先前傳說中的木牛流馬可美觀大方氣派多了,雖然我沒有親眼見過,也沒有誰勇敢地跳出來給加以證實,自然沒有比較而言和任何的權威性,只是我私下裡這麼有些偏激的認為罷了。
彼情彼景,以閒散為快樂的我年幼好動,既不習慣被某些不明物體搖來晃去,也對貴族富人之中打馬球這一盛極一時的娛樂活動看不順眼,在其它的小夥伴也不甚明瞭何謂馬鞍何謂跳馬只知撒嬌玩耍的年紀裡,我卻是頻頻落馬,偏偏墜馬,果真不是家嚴倡導的眾望所歸的寓教於樂。似乎家嚴也在冥冥之中意識到我的命運裡沒有騎馬奔騰馳騁的緣分,也理應不會產生背馬雄風的瓜葛和故事,日後如若成器,有幸被慧雲大師的吉言說中,必定是逍遙自在的順從於坐馬,不是騎在馬背上而是坐在馬車裡。
相較於笨拙的木馬,我心隨我願,我更加偏愛於竹馬,我每天發生的和演繹著好像都是一些青梅竹馬的童年故事,想必多是夢幻泡影。
只可惜,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樂陶陶,幾時有?
七歲那年的春夏之交,我隨家嚴徑直來到了城東外聞名遐邇的嶽秀書院,拜會了書院中據說當時最為資深更是德高望重而且同家嚴私交甚篤的夫子作為我的師父。
可是我很奇怪,我苦思冥想卻沒有與之相關的這方面的半點記憶和畫面浮現在腦海裡。
我們父子二人離開自家的寒舍,馬車勞駕,白駒過隙,闖入鬧市,繁華湧入眼簾,車水馬龍,視野所至景象鮮明,大城小愛別有興致。街頭巷尾,摩肩接踵,行人來去匆匆,彷彿行俠仗義,刻不容緩。茶樓酒肆鱗次櫛比,客棧青樓錯落有致,全都熙熙攘攘或是悄無聲息的融合於我們的細碎的馬蹄聲中,轉瞬即逝。
待我等穿越熟悉地方熱鬧場景,由此及彼,目睹幾位良家婦女麻利的在自家門前的河流中洗菜淘米,瀏覽一群頑童歡快地在青石板上嬉笑打鬧,這遠離喧囂的有些田園牧歌情境的的生活場景,環境幽雅,猶如一首雋永的古詩,字型風骨端凝,清秀悅目;更像一幅寓情於景的水墨畫,翰墨馨香沁人心脾。
我在想從我家出發這一路走來竟是如此視野開闊鳥語花香鳴蟬陣陣一路順風不用輾轉,正是真實的“篤行而不倦”的照應。
來到書院裡我只好隨父之波逐我之流。因為在我先前的意識裡我對嶽秀書院往昔的令聞斐然的博學留下了一無所知的遺憾,百聞不如一見,今日置身其中得以一睹芳容,我應景的流露出百感交集的神態。
待我期望中的深沉大氣的高人現身,先與沉穩平靜的家嚴彼此寒暄一陣,爾後我虔誠跪拜,喊他師父,很有拜師學藝的氣氛和誠意。
我看得出來我生命裡的第一位師父欣欣然有喜色,與我似乎一見如故。既而好比讓我生平中的第一位導師持久穩定的找回了失去多日的閒情逸致,也順帶著找回了作為書院首席院士的尊嚴和權威。
是夜,家嚴誠邀師父及幾位友人到舍下赴宴暢敘往日詩情畫意,賞化花飲酒談笑風生觥籌交錯間不覺已是明月高懸,夜深人靜。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筵席作罷,曲終人散,總要不失時機的有一次動人的分離。這次我和師父一同乘馬車返回書院。
我整理思緒,不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內心裡所想的是從此我於嶽秀書院之內書寫我人生的新篇章,觀今鑑古,無古不今,日習則學不忘,自勉則身不墮。
不巧,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的情形卻在我心頭慢慢積聚,揮散不去。莫非庠序並非我暫時的寄託和長久的烘托?嶽秀書院,我在返回書院的路上一直都在想象它。從來名利場,易起是非心。也許我那時年齡尚幼,眼光受限,姑且不論,好在在我看來它並非一處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