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是否有人?”
“是,陛下。”
王安節走到門前,“嘭、嘭、嘭”的敲了好長時間,大門才開啟了一條小縫,裡面探出一個人頭,小聲道:“軍、軍爺何事?”
“老人家,莫怕,先父王堅,在下王安節,特來拜祭先祖。”
“王堅王忠壯?”
“正是先父。”王安節邊說邊將一枚玉佩遞給了開門的老人。
王堅,鄧州彭橋人,初入忠順軍,後隨孟珙轉戰南北,知合州(今重慶)。寶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督戰於合州城下,王堅命人放炮將其擊成重傷。次日,又將池中兩條30斤重的鮮魚做成麵餅投向城下的蒙古軍,且致信蒙哥“爾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蒙哥讀後,傷痛迸發,不久死於釣魚城下。景定五年(1264年),王堅去世,諡“忠壯”。
“安節?不錯,安子輩。玉佩也不錯,正是我鄧州王家之信物。”老人看了看前面接著道,“安節,你們是宋軍嗎?”
第526章 書院山長
第526章書院山長
開門的老人乃是王家當代族長王謙,論起輩分,應當是王安節父親王堅的堂弟。
王安節道:“老人家,我們正是宋軍。您看,前面那位身穿黃袍之人就是當今大宋王朝的皇帝,還有,皇上左邊有位手持長槍的白袍小將,他就是當年孟珙大帥的後人孟天翔。”
“啊?”王謙大吃一驚道,“皇上,皇上親自來了?忠順軍也回來了?”
“哈哈。”王安節笑道,“老人家,我軍的這次北伐,皇上御駕親征,必定會光復我朝所失之領土,而且,忠順軍也重新組建起來了。”
對於鄧州王家而言,忠順軍就是宋軍的絕對主力,只要有忠順軍在,便能戰無不勝。王家老一輩的族人都知道,王堅投軍之初,就是加入的忠順軍。
王謙低低的“恩”了一聲,下意識地將大門開啟道:“安節將軍,老夫是王家本代族長,單名謙,是你父親最小的堂弟,幾十年過去了,沒想到還能見到王堅大哥的後人。當初,你父親投軍之時,老夫還只是一個七、八歲的稚童,不過呢,老夫始終記得你父親穿上戰甲的英姿,這一轉眼啊。。。。。。啊,安節將軍,你看,老夫嘮嘮叨叨,喋喋不休的,還不快請皇上入內。”
“好,謙叔。”
王家是鄧州望族,不過,這王家宗祠卻是顯得極為寒酸,與望族的身份毫不匹配。留守在宗祠裡面的王姓之人加在一起也就十來人,且都是婦孺老人。
在王謙的帶領下,一眾王家之人齊齊跪倒在地道:“草民叩見皇上。”
“免禮,老人家,請起,大家也都起身。”
“謝皇上。”
我隨便找了張凳子坐下道:“老人家,坐下說話,今年高壽?”
當著我的面,王謙哪裡敢坐,依舊畢恭畢敬地站著道:“回皇上,草民比王堅大哥小十一歲,今年剛好六十。”
“六十?老人家看上去精神矍鑠,朕以為也就五十出頭呢。”我笑笑道,“老人家,朕問你,這鄧州城裡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是緊閉房門,莫非害怕我朝軍隊嗎?”
王謙道:“皇上,只要是軍隊出沒,百姓都很恐懼,前些日子,鄧州城一下湧進來近三萬名元軍士兵,好在統兵主將張弘範將軍極力約束,才沒有釀成大亂,但仍有少數蒙古族士兵到處鬧事,是以在這數日中,百姓們全都是小心謹慎,閉門不出,倒不是專門針對宋軍的。”
“原來如此。”我點點頭道,”老人家,王家宗祠裡就只有你們這十來個人嗎?”
王謙嘆了口氣道:“皇上有所不知,我王家曾是鄧州城裡最大的家族,用名門望族來形容毫不為過。三十多年前,自從鄧州被蒙古人佔領後,城裡房產的絕大部分都被官府強行徵去,如今就只剩下這間宗祠和後院的三間房屋了。所以,大部分宗族之人都回到了鄧州郊外的彭橋村。”
“老先生,如今的鄧州城已經回到我朝之懷抱,回到朕的統治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王謙點點頭,卻又猶豫了片刻,問道:“皇上,這,這次我軍不會再撤回南方了吧?”
我明白王謙之意,是擔心我軍再度敗北,遂即語氣堅定地言道:“老人家儘管放心,朕既然御駕親征,必會收復我朝之失地,如若不然,朕就不會返回臨安。”
“那,那敢情太好了。”王謙眼裡有些溼潤道。
“老人家,朕有兩件事尚需麻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