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有些滑頭的潘石屹當天就向媒體大發牢騷:“感覺就像我們正在進行足球比賽,裁判突然吹響了哨聲說,改排球比賽了,球再不能落地了,落地就算犯規。”
他們不但是最為典型的兩個反對者,而且牽頭舉辦論壇、會議,聯合業界人士“上書”……以他們為首的地產階層竟影響了政府的最終決策。
在2003年9月30日由天津市商委和財富傳媒共同主辦的2003年商業房地產國際峰會上,舉辦方請來任志強和潘石屹,本希望他們能把爭論和思想帶到天津,不料任志強和潘石屹在會上竟聯手炮轟天津地產。潘石屹是旁敲側擊,綿裡藏針地批評,任志強則一上場就出言不遜:“我和潘石屹一樣對天津不感興趣。”兩人一唱一和讓與會者大跌眼鏡。
中國社科院的一位專家則指出,任志強和潘石屹從競爭到合作其實是商家之間的一種“競合”關係。現在的商業規則裡,商家和商家之間既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競爭,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合作,而是既競爭又合作。任志強和潘石屹資源互補,聯手打造尚都,就是地產界的一個競合典型,反映出北京地產圈以4號令為契機開始了新一輪整合。
但專家也同時指出,對於任志強和潘石屹這兩個精明的地產商人來說,他們一會兒吵架,一會兒拉手,還不僅僅是純粹的“競合”,更多的是聯手炒作和作秀。他們深諳中國人喜歡分清敵我、好面子、重感情的特點,便拉下面子既扮冤家,又演兄弟,把一曲恩怨情仇的商業大劇假戲真做,在老百姓唏噓感慨之時,賺足了眼球,免費做了N次“廣告”。
當年任志強公開給SOHO現代城揭短時,潘石屹曾頗為得意地對記者說:“今年公司計劃完成銷售額30億元,目前已完成20億元;今年計劃佔到銷售額1%的廣告費,現在看來是用不完了。”
而任志強更是心知肚明:“我知道,現代城銷售不僅不會受影響,甚至會越賣越好。”
如此說來,誰還相信他們是真的冤家?而這次的尚都合作,兩人滿口“雞蛋”換“糧票”之類的新鮮比喻,一會兒說不合作,一會兒又說“冰釋了10餘年的前嫌”,大幕才剛拉開,早已炒得家喻戶曉。
難怪一位業內人士笑道:“與CBD其他專案相比,尚都的一期銷售其實並不是特別好,可這麼一搞,任志強也不用打廣告了。”試想,如果任志強和潘石屹不扮演成兩個鬥了10多年的冤家,他們這次的合作會有如此大的社會效應嗎?
任志強眼中的“雞蛋換糧票”
在此次“雞蛋換糧票”事件中,潘石屹無疑會得到任志強手中這張糧票,使計、爭吵、作秀都只是為節省買糧票的開支,也打些免費的廣告以使自己的產品更好賣,賣的價更高一些。這一過程應了潘石屹那句名言: 先賣出去,然後賣個好價錢。
任志強無疑會得到潘石屹手中的雞蛋,裝傻、充愣都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雞蛋。那麼,我們可以相信,任志強當時是急需用錢的。至於需要這些錢幹什麼,正應了那句老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任志強將尚處在開發中的尚都國際高價賣給了潘石屹,潘石屹自以為得了多大的便宜,殊不知任志強只不過是為了那張面值更大的糧票——東華廣場。
“雞蛋換糧票”之梅開二度(5)
東華廣場,即東直門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商務專案,2004年已經被列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重點專案和北京市重點工程,預測人流量每天為100萬人次。建成後,將由兩座地標性寫字樓、近10萬平方米的酒店公寓和會展中心加寫字樓構成。
2004年6月9日下午,華遠地產在尚都國際中心召開新聞釋出會,正式向社會推出了尚都“億元樓王”,並同時舉行了尚都國際中心廣場揭幕儀式。然而,出乎所有到場媒體意料的是,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卻在釋出會上突然宣佈: 華遠地產已經於近日全面收購了東直門綜合交通樞紐——東華廣場專案。
據任志強介紹,早在2004年5月25日,華遠地產就收購了北京城建在東華廣場60%的股權,並於6月3日正式簽署了意向書,加上之前已經收購的持有東華廣場專案35%股權的一家海南公司,至此,華遠地產已經控制了東華公司95%的股權。而任志強也表示,另外有一家持有東華廣場5%股權的小股東,已經原則上同意把股權轉讓給華遠地產。
從任志強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早在他轉讓尚都國際中心專案二、三期,用尚都的糧票換潘石屹的雞蛋之前,華遠地產已經確立意向要全面收購在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