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老生常談 作者:淘氣

壓力。哪怕是國家助學貸款也得償還,找不上工作或者是低於民工的工資,使他們根本無法還債。近日,呼和浩特兩所高校兩名大學生自殺,這就是社會給予他們的壓力使其無法承載所致。這是農村孩子現在不不大學的重要原因。

在高校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的今天,在高校毛入學率持續提升的今天,農村孩子就讀大學的比例有多少,我沒有看到這樣的統計。相比擴招前,恐怕不會有太多的增加。長此以往,大學恐怕會變成有錢人的大學、城裡人的大學。

以上,並非對城裡人或農村人的歧視,只是一些感受。儘管流露出的觀念裡還保留著重重的小農意識。

的確,農村出來的孩子,缺少許多方面的知識,儘管許多人透過高考參加了工作甚至已為成功人士。比如普通話說不好,這是所有農村出身的人共同的問題。不管是出生在東北,還是在西部,南方人尤其明顯。與生俱來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人的發音。加上後天的矯正不夠,多數人的聲音裡還殘留著鄉音。儘管有許多人拼命學習,有所長進,但仍很難矯正所有的發音,有的矯枉過正,變成了南腔北調。即便有普通話說得非常好的,也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這對於生長在城市裡的孩子們來講,尤其是北方城市的孩子們,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再如,農村教師素質偏低也導致了農村教育的落後。在農村流行這樣一句順口溜:“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伯伯教初中,爺爺奶奶教小學。”這些老教師大都為“民轉正”,大半輩子都在基層教書,由於歷史和基層的條件,他們大多原始學歷較低,知識體系比較陳舊。在城市學校裡開設的許多課程,在農村學校是見不到的,抑或是大打折扣的。記得我的小學校裡唯一的樂器是一臺手風琴,一位生長在農村的教師既教語文、數學,也教“英、音、體、美”等課程,有人戲稱為“全能老師”。老師都不知五線譜為何物,教唱的歌曲也是五音不全,學生焉能學好。學校裡唯一的體育設施就是在一棵枯樹上訂了塊廢木頭做成的破欄的籃球架,足球、乒乓球等是在上中學才見到的東西。其他的諸如畫畫之類的課程更從無涉及。當然我不能責怪我的老師和學校以及政府,當地當時的條件就只能是那樣。當然,現在好象也沒有多少改觀。唯一的優勢課程是自然課,不用老師教,學生自然識得五穀,懂得耕作。

還有就是人際交往的東西,甚至於一些禮節性的東西,農村成長的孩子是不懂的,至少在城裡人看來是這樣。許多人後來加入了城市的生活,改變了許多,但骨子裡農民終究是農民。我不隱晦我的觀點。正如毛澤東抽菸時的絲絲作響等,作為國家領導人都沒法改變,事實上這樣並不優雅和有風度。“昔孟母,擇鄰處”,環境對人的影響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尤其是在嬰兒、兒童和少年時形成的習慣。

有許多東西,透過學習可以改變,透過新的環境的影響也可以改變。基於上文所說的情況,現在恐怕很多農村孩子沒有上大學的機會,更沒有了向城裡人學習的機會了。“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當代社會是資訊社會,知識密集型產業是主導,如果無法完成基本的學業,你連一個穩定的工作都找不到,戴上一頂城裡人早已給你編織好的“民工”帽子,你拿什麼和別人比明天。

凡事須換位思考

昨天城裡下了今年第一場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對於抑制連日來的沙塵天氣,淨化空氣,滋養草場,以及春耕生產,都大有裨益。可是下雨使路邊有了積水,對於行人就多了不便。坐在車裡,看到路邊行人和騎腳踏車者被汽車的水花濺溼了衣服後指指點點,聽到司機對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指責,我覺得二者均缺少換位思考。我也有這樣的感覺,當自己騎腳踏車或步行時,總覺得開車的人太缺少人情味,不懂得避讓;當自己坐在車裡的時候,又覺得騎車人和行人太不遵守交通規則。歸根到底,是雙方或在不同的位置時均沒有認真地換位思考。

聯想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不也經常會犯這樣的毛病嗎?當兵時,總覺得領導不盡人情,要求太嚴,感覺當領導太容易了,不過下下命令,多數事情不用自己動手;當自己成為領導後,又覺得下屬工作努力不夠,恨不得事事令行禁止,感覺當科員太容易了,執行命令就行了,不用凡事操心。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總覺得家長要求太多,而自己的要求很難滿足;當自己為人父人母后,又覺得孩子學習不用功,提要求太多,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自己求人辦事時,總感覺對方態度生硬,辦事不夠用心;當別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