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雄才偉略樣樣都好,就是子嗣還不夠多,只有兩個公子和一個女公子,現下夫人和如夫人肚皮已經很久沒有動靜,各人都有些期盼惟功再納幾個妾,如李成梁那樣生他九個十個兒子,開枝散葉,好好教養,象李如松已經是總兵,李如柏如梅幾個已經是副將或參將,最不濟也是錦衣衛實職指揮使一類的位不高而權重的重要角色,李家除非遇上什麼橫禍,否則這幾十年內肯定都是長盛不衰,這個年頭,子嗣眾多這一條實在是太重要了。
不過,想叫大人改變主意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呢,各位大佬,一想起這事來就是搖頭嘆息,不過各人都知道惟功意志堅定絕不會受他人影響擺佈,所以也惟有盼著兩位夫人再誕下幾個公子了。
這件事情,眼前這群粗漢竟拿出來打趣,唐胖子搖頭苦笑,自也難免。
藉著這股銳氣,惟功等人不停用力,將那些沉重的馬車不停地推向前方,馬匹可能也知道要到休息的地方了,四足用力,不停的打著噴鼻,從兩個大鼻孔裡噴出灰白色的熱氣來,在咴咴的叫聲中和馬鞭的脆響中,還有人的號子聲和說笑聲中,將馬車不停的拖拽向前。
這種笨重的馬車沒有轉向,也沒有減震,動能系統比起遼陽和順字行的新式馬車來不知道差了多少,但因為車輪低車身窄,在平時因為拉貨有限幾乎被淘汰,在長春到福餘後半截這樣沒有整修的前朝舊道上行走,倒也就這種舊式大車還能勝任了。
車隊之中,甚至還有少量的獨輪車,裝運著一些豆料等重物,一車總有好幾百斤,一個個壯實漢子用皮帶搭在自己身上,用臂力和腰力配合兩腿,不停地推著這獨輪車向前,一天幾十里路,居然也不曾拉下來。
當然,推這小車需得吃飽才能保持體能,歷朝歷代興兵革之事,倒有多半靠這獨輪小車保障軍需,隋時徵高句麗動員數百萬民夫,便是以這小車供給百萬大軍,吃的不好體能消耗大,又沒有良好的軍醫體系杜絕疫病流傳,一場大征伐下來,戰死的將士倒是遠遠不及倒斃在沿途道路溝渠的民夫數量為多。
這一路車隊中的車伕倒都多半是紅光滿面,身體壯實,縱是在雨中推行亦沒有太大困難。
“到了,十七中心堡到了。”
又不知道過了幾時,就在人們感覺體能和精神都耗的差不多時,最前頭有人突然用驚喜的聲音叫嚷起來。
眾人略停腳步,自雨水中往不遠處張望,果然是在官道的右側裡許地方,看到一座三里方圓的城堡。
“到了,定是中心堡了。”
“可不容易,把俺累慘了。”
“這一路行來,頗是不易啊。”
有人高興,有人感慨,也有人是一臉的無所謂的模樣。
自遼陽興修道路,改造車馬以利通行以來,在場的這些人,怕有大半沒有走過這樣的路了,發出感慨的,多半就是遼陽鎮本土的人,甚至是吏員。
一臉無所謂的多半是外來者,那些推小車的和趕著騾馬應募而來的多半不是遼陽鎮本地的人,或是開原鐵嶺衛人,尚未被納入屯堡體系之中,或是從牛莊驛過來的遼西人,遼陽工人不足,本地的人多半在屯堡和各個工廠或中左所的船廠,鐵礦,鹽池之中,趕著騾馬來找活計的當然是以外地人為多了。
這些外來者也是遼東都司的軍戶為主,少量是民戶,他們還沒有下定舉家搬到遼陽的決心,但遼陽的富裕也是明擺著的,大量的遼西軍戶和民戶選擇年頭到遼陽攬活賺錢,隔一陣子托熟人將銀錢帶回家中,自己則是專心賺錢,一直到年尾時,這些人才會大半選擇回鄉,但還有小部份人選擇留下……過年時遼陽市面十分繁華,人的手面也大的多,賺錢的機會要比平時高出幾倍,一個年留下來可能賺過去半年才能賺到的銀子,有這麼多銀子賺,回家做甚?寄回的銀子足夠叫妻兒老小買上精肉白麵過個好年,有錢,不使一家在北風中空著肚子嚎啕,不被田主軍官逼債,這才是最要緊的!
這些出來攬活的軍戶,無不是心志堅強,不畏苦難的下苦人,眼前這點風雨和這點困難的路程對他們來說真的算不了什麼。
南十七堡是長春往東南最前端的中心堡了,堡的東邊和南邊都是海西女真的地盤,往西南方向才是舊邊牆所在,茫茫大山,地形險峻,是長白山的餘脈所在。
只有越過舊邊牆,才進入開原衛的範圍之中,算是回到遼東都司的故地。
這個堡與長春相隔甚遠,與開原衛相隔很近,雖然地利不便,這個堡的補給支援多半倒是開原這邊過來的。
道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