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根和任磊等諸司負責人,原本在順字行是大掌櫃的,一過來,就保舉為各衛的經歷,正六品職司,雖然是衛所中的佐雜官,比起縣丞同知等州縣佐雜要差得多,但畢竟是正經的朝廷官爵,此時眾人凜然聽訓,待惟功說完之後,便是一起躬身,齊聲應道:“是,請大人放心便是了。”
張思根指著不遠處一處密林,笑道:“這裡就是預備的焦炭廠,正好這一塊林子十分茂密,又沒有人住在這裡,地上枯枝都是極多,伐木做屋,空地做焦炭廠,木材也足夠用。煤,遼東雖不及晉北多,但亦足夠使用了。”
以遼東的存煤,用來在這種規模的礦場上鍊鐵鍊鋼,簡直就是有取之不盡的感覺。事實上京城一帶已經用煤取暖,皇宮大內一年要貢煤五百多萬斤,遼東也有一些人用煤取暖,但並不算多,畢竟煤要花錢來買,而木材只要自己費點力氣就能收集和砍伐。
現在的遼東才幾百萬人口,這麼大的地域有無數的密林,根本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
“這是引水池,這是積澱池,這裡就是結晶池了。”
比較鐵礦來說,鹽場的建設就容易得多了。
復州和金州的煮鹽場原本就是近海地方,容易引水燒煮,才可能形成鹽場。比起曬鹽來,煮鹽需要大量的木頭,鍋灶,然後還要大量的人力,比起天然的滷水來,海水煮成鹽所費的功夫真是難以想象的龐大工作量。
當時幾家大的鹽場,最大的就是淮揚一帶,然後就北方的長蘆鹽場,還有川鹽,青海的井鹽和湖鹽等等。
遼東的鹽不能外銷,只能自用和賞賜女真,一年不到六百萬斤的產量,已經是臨海各衛都有大量灶戶的情形下的最大產量了。
當年定鼎遼東,太祖以軍戶中最大一部份種地,也有相當部份的炒鐵軍和煮鹽軍,時間久了,煮鹽軍戶就成為世代相襲的灶戶,十分困苦。
惟功自鐵礦出來,便是馬不停蹄的趕向金州鹽場。
這是一處方圓十餘里的地方,規模宏制極大,將金州衛和復州衛的所有灶戶都調了過來,舉家搬遷。
整個鹽場外圍,已經成為一個超級大的工地,到處都是興建房舍的建築工人們。
這裡到處都是鹽鹼地,近海灘塗,用來種地是肯定不合適的,倒是往裡有不少的淺沼澤區域,用不完的軍戶可以成為屯堡工人,用來放牧,或是加入建築司,將作司。
不愁沒有工作,自然也就不愁沒有飯吃。
比如那些調來的灶戶有幾千戶之多,現在鹽場剛剛開始建設,只有少量的鹽池開始結晶,更多的還在建設之中,灶戶們就是已經成為臨時的建設者,要等鹽池全部投入運營之後,他們才成為鹽場的工人。
“大人,俺叫張老實,俺全家都給你老叩頭了。”
“大人,俺全家都祝你公侯萬代。”
“大人長命百歲啊。”
“……俺……俺就叩頭了。”
鹽場的灶戶,原本就是最苦的一群,比最下層的種地軍戶還要苦幾分。常年在海邊吹風受凍,苦不堪言,每日熬鹽,更是比種地還苦十倍,完不成任務,不是杖責就是鞭打,捱餓是肯定的事情,這樣的處境,生存都很困難,平均壽命低,嬰兒存活率低,就是一群生活在地獄中的人們。
第519章 感激
惟功就是他們的救星。
“大家起來,我來看看大家,日後的日子會比現在過的好的多。”
在往鹽池的路上,惟功也是經過大量的棚戶區。
這些棚戶都是給建築工人和未來的鹽場工人具住的,一棚接著一棚的緊鄰在一起,挖地為基,棚舍一半在地下,雖然出入要彎腰,不過這種屋子倒是保暖效能頗佳。
每個棚中都發有桌椅,也有碗筷等物,被褥也是新的,惟功手摸一摸,裡頭的棉花塞的實實的,布質也還不錯,雖然是最便宜的松江布,估計也比這些灶戶家原本用的麻布要強得多了去了。
倒是沒有鍋灶,因為這些棚戶都太小了,只能容納食宿,想開火地方太小,也容易引發火災。
現在的方法是每一百戶人編在一起,共用一個食堂,每日三餐是到食堂領取,可以在食堂吃,也能領回來一家老小一起享用。
現在正是飯點,這也是惟功過來,驚動這麼多人的原因。
要是做活的時候,大家就沒有什麼時間來拜見了,惟功經過的時候,看到這麼多大人物陪同,惟功又是年輕的不象話,身上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