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房閱覽往來報章書信,正看見這封從開城送來的急件,心中狐疑,便拆開看了,這一看不要緊,簡直氣炸了肺。好啊李如松,日本國誠心議和,這等大事你不請朝廷處置,居然又要拿來施展欺詐手段,如果讓你陰謀得逞,豈不是要壞了我天朝上國的誠信美名?不可,萬萬不可!
第二十一章 議和
袁坤儀在心中想了一回,兵者,兇器也,萬不得已不可為之,就算動了刀兵也是為了施行教化仁義之法,當適可而止;這些帶兵的武將,就想著多傷人命好立功升賞,全不念及生靈塗炭,百姓受苦。也罷,既然這事讓我撞破就不能不管,好歹要讓兩國罷兵議和,也免了多少征伐。想到這裡,他攤紙研墨,急急提筆修書一封,然後出了經略府直奔大明東征神機營駐地。
同是失意尷尬人,沈惟敬是個市井潑皮,當初自告奮勇和日本人談判議和,本是抱了政治投機的想法,打算就此混入官場,搏個封妻廕子、財源廣進,誰想備倭提督總兵李如松一意主戰,自己一番抱負竟成了“英雄無用武之地”;這一日思量入朝近半年,搜刮地方,加上倭人的賄賂差不多也弄了一千好幾百兩銀子,足夠自己十來年吃香喝辣的了,就有了辭官而去的想法。
這一日早上他正在房中收拾行李,點數細軟,守營旗牌來報,軍中贊畫袁先生拜訪。沈惟敬嚇了一跳,不知這位大人物找自己有何要事,當下整衣束冠迎出營外。袁坤儀見他出來,不由分說扯著就走,拐過兩條街找了家酒鋪坐下。
要了一壺村釀,沈惟敬給袁坤儀斟上酒,惴惴不安的問道:“不知袁先生找小人有何吩咐?”
袁坤儀上下打量他一眼,微笑道:“沈遊擊,自義州一別也有數月了,雖然你我二人只是公務往來不曾親近,但將軍一意主和之執著精神,袁某是深為佩服的,就連日本人也很看重沈將軍啊!”
“豈敢豈敢,惟敬只是奉令行走,這都是兵部尚書石大人的意思,先生謬讚了,下官愧不敢當!”
“不錯,今日袁某所來,正是為了看重沈將軍和石尚書的不薄之誼。”
“噢?此話怎講。”沈惟敬不解道。
袁坤儀當下就把日軍打算議和,李如松試圖將計就計襲擊日軍的事說了,末了道:“這種無恥行徑,我們讀書人是做不來的。沈將軍雖然也是軍職,想來見識也要比那李蠻子高出許多,眼下我寫了一封信,請你親自遞交兵部石星大人,並加以遊說。估計近期宋經略也會將倭人議和書送到京內,石大人見了我這信,自會有應對之方。此事全託沈將軍奔走,事成之後,自然還要派將軍去與日人議和,等合約簽定了,到那時論功受賞,還怕少了你的麼?”
沈惟敬聽罷大喜,忙道:“多謝大人器重,末將一定不辱使命,把大人書信儘快帶到兵部,您就擎好吧!”袁坤儀又嘉許了他一番,二人話別。
回到辦事房,袁坤儀從袖出取出一本小冊子來,可見封面有字,名曰“功過格”(崇佛之人自省每日行善惡的記錄),提筆寫上日期,在下面畫了一個圈,然後合上冊子,心中頓覺無限舒暢。
沈惟敬得了袁坤儀的書信,心中驚疑不定,暗忖這袁大人所言不知是真是假,莫非他和李如松串通了在信裡寫著什麼大逆不道的話,讓我送到兵部自討死路?想到這兒找了一根針將封皮火漆慢慢挑去,拆開來看了,只見上面寫道:天兵與倭人對戰,勝負難分,眾寡強弱即殊,而主客勞逸迥別,宜從封議,庶可收左次之功,不然,勝則中樞有違異之嫌,敗則禍且不測……(《兩朝平攘錄》M卷四)內中全是力主議和的話語,沈惟敬看罷鬆了一口氣,即而心中歡喜,連忙把信重新漆上,然後去營裡報了差,選上等好馬,日夜兼程趕往北京去了。
宋應昌這時也來到辦事房,袁坤儀將開城書信奉上,宋應昌看過之後笑道:“李將軍此計甚妙,正可趁倭人急於求和,殺他個措手不及。”袁坤儀佯作不知,重又拿過書信看了,故作訝然道:“倭人求和是好事啊,我軍不過3萬多人,朝軍兵力加在一處也略嫌單薄,倭軍重兵駐守堅城,此時居然主動求和,我看不如就此和了為善。強行進兵如果失敗,恐怕對經略大人也很不利啊。”
宋應昌不悅道:“吾知為國,何暇身圖?且肥水、赤壁,豈在多寡?”袁坤儀聽他如此說,只得敷衍道:“宋大人說的在理,且看朝廷是怎麼說的。”宋應昌當天即派人將倭人議和書送往京城,並附信一封給兵部,請求繼續調撥兵馬糧秣到前線,以期再戰。
不覺過了六七日,宋應昌正和袁坤儀在府中閒敘,忽然聞報兵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