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當成一個過客。最近有關珠三角民工荒的報道屢見報端,勞資關係日趨緊張,這種勞資關係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信任缺失的問題。企業必須透過建立高信任組織讓員工自動自發地工作,才能使企業正常、健康、長遠地發展。當然,正如書中所說,建立信任關係必須與控制並行。這一點很重要。這就要求你選擇合適的人,使他們負責,並以制度做保障。雙方必須明白,如果信任破裂了,關係也就終止了。
我非常真誠地向企業家、經理人、學者以及對信任的問題感興趣的各界人士推薦本書。我相信在您閱讀了此書後,你會了解如何把信任這一空洞的詞彙轉化為行動。
推薦序三 信任創造績效(1)
中山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副所長 吳柏林教授
管理學在研究人的動機方面有兩種理論。一種是Y理論,另一種則是X理論。關於Y理論與X理論,我們可以粗略地理解為“人性本善”理論與“人性本惡”理論,作為一個管理者尤其是一名高層管理者,如何根據人的本性來抑惡揚善,那就得看你的功夫如何了。在這套功夫的背後,隱藏了一個舉足輕重的東西,那就是“信任”。
一家企業,因工作需要招10個工人,為了管理這10個人的紀律,需增加一個組長來負責考勤等事務,而為了檢查這10個人的工作質量,需增加一個質檢員。這個組長和質檢員的出現,均來自於不信任,同時它也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在政府管理中,有各種監督、檢查、審計、檢驗與稽核部門,也是來自於不信任,維持這些部門的運轉需要一大筆管理費用。這正是X理論所描述的情況。X理論的基點是人性本惡。正因為這個“惡”字,我們所有的管理策略、方法與手段都必須也只能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礎之上。為此,我們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價。
曾經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6位的安然為什麼會崩潰?貝瑟尼·麥克萊恩(Bethany HcLean)在《財富》雜誌發表了《安然為什麼會破產?》一文,他的結論是,安然的崩潰源於自負、貪婪與欺詐。下面這一段文字摘錄於該文:
僱員們不僅欺負外人,同時也相互傾軋……安然公司的交易員害怕上洗手間,因為坐在他身邊的傢伙可能會偷看他的電腦,透過電腦螢幕上的資訊來搶走他的生意。另外,由於壞訊息有可能砸掉飯碗,所以所有問題都被掩蓋起來……
不信任的成本巨大,信任的風險不低,然而信任可以創造績效,這也正是信任最迷人的地方。當王石攀登完珠穆朗瑪峰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的專訪,下面是他在《對話》節目中講的一席話:
我建立萬科應該恰好是20年了……我1999年就辭去了總經理職務。我是48歲交的班。一個企業家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當你有權利去駕馭,但你不去駕馭,這是非常非常難做到的。比如你要培養年輕人,你明明知道他們有缺點,你明明知道他們經驗不夠,但是你放手讓他們去做,你必須得信任他們。萬科成功不成功不是看我王石在的時候,而是要看我王石不在的時候。
看到這一段內心的獨白,我們就知道什麼叫做信任,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在王石登上珠穆朗瑪峰時,公司業績增長了40%的原因了。
再看看蒙牛吧,蒙牛創造了1947�31%的成長速度,連續三年創造中國乳業“第一速度”,一路高歌猛進,從蒙牛變為“中國牛”,進而成為“世界牛”!蒙牛之所以取得這樣驚人的成就,是與其掌門人牛根生的“散權集人”、“散財聚人”的雙重努力分不開的。
這位當年因為“功高蓋主”而被擠出局的伊利副總,作為權力與財欲的受害者,自己一直在創業中努力掙脫貪權、貪財之惡,2004年牛根生在將自己的個人股份(市值10億人民幣!)全部捐出來成立“老牛專項基金”後,又在籌劃讓出總裁位置,並準備到2008年連董事長的寶座也不要了。散權與散財的結果,帶來的是人才的集聚,員工潛力的極大發揮。
蒙牛大手筆成功整合營銷傳播“超級女聲”,在舉國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被媒介熱炒為“超女”現象,也成了著名大學MBA、EMBA營銷管理課堂上必講的案例。這麼大的一件好事兒,牛根生居然事後才知道。在老牛的手下做事就是這樣,不必事無鉅細都要向他彙報,你就有這麼大的自主權!只要一條,一條就夠,那就是老牛對你的信任!你得到的是老牛的信任,回報給他的當然是工作績效上的驚喜。
信任創造績效的第三個例子是南方李錦記。我給